img
所在位置:

韩志明等|《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5)》重磅推出!

发布日期:2025-10-10 11:40:00

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浦东新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场域,又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近期,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党校和浦东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打造的《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出版,重点梳理了浦东新区在居村治理能力提升方面的创新实践及其重要成果,为推进新时代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具有前沿意义和标杆价值的浦东样本。从今天起,“大国善治”公众号编辑团队将开展蓝皮书系列推送,分享浦东社会治理的精彩故事,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共同交流,批评指正!

【摘要】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上海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强调,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肩负着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的时代重任。近年来,浦东在基层治理上先行先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服务优化、综合治理、人才队伍培养、信息技术支撑、强化应急管理和深化民主治理等多方面创新举措,系统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联动协同,不断锤炼和提升居村治理能力,重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形成了具有浦东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这些实践不仅有效响应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也为其他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制度创新方面,浦东从组织设置、组织成员、组织服务、组织动员和组织增能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居委会建设的创新实践,形成“五组”协同的居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全方位增强居委会的组织行动力、治理能动性治理有效性、服务体验感和组织显示度。为了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浦东从法治政府的高度整体布局,在多个街道成立依法治理工作站,打造法治品牌制订完善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行软法治理,培育社会组织和社区达人,构建起党建引领、规范先行、多元参与的法治格局。同时,浦东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创制自治”模式,将政府自上而下的创制规范与社区自下而上的自主治理有机结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基层,显著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优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此外,浦东还通过完善基层治理的配套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在多元共治方面,浦东积极探索基层群众自治新模式,通过全域开展“自治金”项目,将政府引导与居民自治融合起来,引导居民走出家门,把具体问题理出来,把群众需求列出来,把专业资源引进来,形成了“群众事情群众议、群众事情群众治”的良好氛围。在推进旧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的过程中,浦东坚持党建引领和“产城融合”双轨并行的发展思路在组织架构、工作模式和协商平台等方面主动改革,实现了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的双向赋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了进一步发挥民主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浦东通过颁布村级议事导则、强化党建引领探索新型协商模式、拓展“三会”制度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逐步构建起系统化、规范化的居村民主协商体系。针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浦东大力推行“三所联动”机制,建立居村一级纠纷调解站,健全纠纷研判风险预警机制,引入多方专业力量,大幅度提升了矛盾调解效率,有效化解了复杂纠纷。

能力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面对社区形态多样化、人口高度流动和社会矛盾复杂化等治理挑战,浦东通过“传、帮、带”模式,构建基层治理名师工作室,系统培养治理人才,深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着眼于打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需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浦东围绕全面建成现代化城区目标,聚焦优化社会环境、做强培训提质、用好激励关怀、强化数字服务以及加强城乡联动等五大举措,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上,浦东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创造性提出“四提四知”工作法,将党组织的规范与引领、群众路线的践行与维护、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建与融合有机结合,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群众信息,第一时间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居村应急治理的问题,浦东率先提出规范、科学、有效的“八有”标准化建设意见,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政府支持、公众参与、科技赋能、文化构建”的应急治理体系,夯实了基层应急基础。

物业治理是基层治理矛盾纠纷的焦点。针对城市住宅小区物业治理领域普遍存在的难题,浦东根据不同类型小区的特点,积极探索分类施策,积极发挥居委会在小区物业治理中的作用,探索形成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的新路径。为了推动物业企业融入社区治理,浦东在多个区域重塑业委会,推行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物业”模式,实施科学的物业调解工作法,消解物业与业主的积压矛盾,使物业管理降本增效,实现物业服务公益属性与效益属性的平衡,有效解决了社区治理中的痼疾。同时,浦东还通过组织保障、制度先行、专业驱动等多维度措施,推进物业治理现代化,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的综合治理难题,构建了运转高效和善治的物业治理新格局。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经验。

关键词:浦东新区;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居村治理能力

【目录】

【主编简介】

韩志明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 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究大国治理的普遍规律、城市治理的特色经验和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等。个人历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 先后出版专著或编著10余部, 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和《中国行政管理》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200余篇,4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杂志全文转载。

张武君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副校长、 校务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副院长。

庄新军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本期编辑:韩煜

本文转载自“大国善治”公众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