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院新闻
2016全球城市论坛议程
发布时间:2016-10-24 点击次数:7319
分享到:

 

全球城市论坛是2016“世界城市日”主题活动之一。本届论坛旨在广泛宣传“世界城市日”(10月31日),更好地传递“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促进全球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协同治理,共享发展”,以国际化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探讨全球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和相关治理经验,为城市政府治理创新、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城市交通治理创新、城市生态治理创新、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提供可实践的方案和思路。

 

 会议时间:2016年10月30日(星期日)全天

 会议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主办单位: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

        联合国人居署

        世界银行

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

 

 

嘉宾注册:1029日(星期六)全天

 

住宿地点:

上海市天平宾馆(徐汇区天平路185号)

论坛及系列活动:1030日(星期日)全天

8:30-9:00

论坛开幕签到(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A300

 

9:00-9:45

一、开幕式

主持人:

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肖贵玉

1. 上海市市长杨雄讲话

2.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揭牌仪式

3. 嘉华大数据中心揭牌仪式

4. 世界银行交通和通讯技术全球发展实践局副局长任斌致辞

5.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主任张振山致辞

6.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致辞

7.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介绍《上海手册》(2016中文版)并向青年学生代表赠书

9:45-10:00

茶歇15分钟

10:00-12:00

三、主旨演讲

主持人: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作主旨演讲

2.         世界银行交通和通讯技术全球发展实践局副局长任斌作主旨演讲

3.         多伦多大学校长梅瑞克·格特勒作主旨演讲

4.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作主旨演讲

5.         对话会:提问与交流

12:00-13:30

工作午餐

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教师活动中心

 

 

 

13:30-16:25

四、平行分论坛

分论坛1:城市政府治理创新(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A303

从各国的经验和比较的视角探讨城市政府如何创新治理,探讨创新政府的几种模式,市场在创新政府中的作用,危机处理中合作治理问题,公众参与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城区治理过程中的城市合作问题和城市联盟等议题。

13:30-14:50

主持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

1.       鲁迪格·阿伦德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城市政策项目主任

演讲题目:为什么大都会治理重要: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

2.       休伯特?海纳特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城市治理和参与式方法:欧盟凝聚力政策的教训

3.       崔兴硕

韩国公共管理学会会长、韩国高丽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通过市民参与来治理:首尔政府的电子参与

4.       史蒂芬·卡尔曼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城市绩效测量创新

评议人:

蓝志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14:50-15:05

茶歇:15分钟

 

15:05-16:25

主持人:

吴建南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科建设处处长

5.       蓝志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大城区治理过程中的城市合作:以京津冀为例

6.       叶必丰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法国城市合作法制

7.       南姆·卡朴库

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大都市地区的灾害恢复协同治理

评议人:

 

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 、教授

 

 

 

 

分论坛2: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A305

基于前期的丰富研究成果,围绕中外城市对比,从巨型城市发展项目、地方商业街的变迁、深圳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城市交通环境等问题治理这四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13:30-14:50

主持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1.       吴缚龙

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规划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从巨型城市发展项目看未来城市的治理:基于伦敦和上海的比较

2.       陈向明

美国三一学院Paul E. Raether讲座教授

演讲题目:全球城市,地方商街:从纽约到上海的日常多样性

评议人:

罗守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14:50-15:05

茶歇:15分钟

 

15:05-16:25

主持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3.       赵登峰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创新驱动深圳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启示

4.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演讲题目:城市的新生

评议人: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杨宏伟

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分论坛3、城市交通治理创新(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A509

结合世界各国交通研究和新加坡、芝加哥、温哥华、纽约和日本等大城市案例,探讨大城市交通运输规划与治理创新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交通治理的有效对策,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智能交通系统和城市土地利用科学布局等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13:30-14:50

主持人:

彭仲仁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1.       王炜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城市交通拥堵的形成机理与缓堵策略

2.       麦克?谢佛

纽约市大都会交通局

演讲题目:芝加哥,温哥华和纽约的交通运输规划

3.       雷德顺

新加坡LTA学院院长

演讲题目: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综合城市解决方案

评议人:

陈小鸿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

 

关宏志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14:50-15: 05

茶歇:15分钟

 

15:05-16:25

主持人:

彭仲仁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4.       约瑟夫·费雷拉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新加坡未来机动性研究与创新

5.       张峻屹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日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创新方法

6.       郭继孚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

演讲题目:北京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对策

评议人:

李朝阳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潘海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分论坛4:城市生态治理创新(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A511

围绕城市发展和生态治理创新,共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城市生态胁迫以及我国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生态综合治理的理论、路径和方式,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发展的矛盾和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城市生态双修的机制、生态治理的对策。

13:30-14:50

主持人:

诸大建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1.       高柏林

世界银行环境与自然资源局首席环境专家

演讲题目:城市,只有规划不行

2.       冈纳?格伦

德国弗朗霍夫研究所教授

演讲题目:可持续城市生命周期的能源管理

3.       车生泉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发展指数

4.       沙拉亚?费莎

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演讲题目: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框架:公共政策和社会福利的相互作用关系

评议人:

李兵弟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14:50-15:05

茶歇:15分钟

15: 05-16:25

主持人:

车生泉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教授

5.       诸大建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可持续性城市评估——从弱可持续性到强可持续性

6.       阿里扎?弗莱舍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城乡融合区旅游业发展

7.       耿涌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城市碳排放研究

8.      梅柏杰

世界银行社会、城市、农村和灾害风险管理全球发展实践局首席城市专家

演讲题目:城市转型

评议人:

蔡永立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分论坛5: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法学楼202

围绕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以伦敦、威尼斯、北京、广州等城市为例,深入探讨城市文化传承与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联系,探讨当前城市文化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文化建设的优秀案例,探讨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式和手段,为建设多元开放的中国城市文化提供思路和经验。

13:30-14:50

主持人: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1.       理查德?科克

利物浦大学建筑中心主任和视觉艺术创始主任

演讲题目:城市的表象:城市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形象策略

2.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

演讲题目:现代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与广州记忆留存

3.       仲富兰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上海城市性格中的冒险与创新基因

4.       李立新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六朝烟水与造物记忆

5.       王林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演讲题目: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上海实践与创新思维

评议人:

刘恩芳

现代设计集团民用研究院院长

14:50-15:05

茶歇:15分钟

15:05-16:25

主持人: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6.       卢乔?巴贝拉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教授建筑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来自威尼斯的故事

7.       汪芳

北京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北京城市记忆: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

8.       曹胜梅

上海档案馆编研部主任总编

演讲题目:留住城市的乡愁”——从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评选谈起

9.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演讲题目:国际城市滨水廊道开发实践与其启示

评议人:

李立新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16:25-16:40

转场:15分钟

 

 

16:40-17:40

五、闭幕式(全体大会,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A300

主持人:

郭新立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1.       平行分论坛负责人交流发言

2.       2016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赛颁奖仪式

3.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闭幕演讲

 

 

 

领导嘉宾简介



杨雄  

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


张军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贴,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1998年度孙治方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有宏观经济、财政与金融、经济改革。著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评价体系研究》(主编)、《面对增长之波》、《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等,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姜斯宪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十八大代表。


张杰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共产党第17届、18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杰教授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他曾因其学术成就荣获激光聚变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爱德华·泰勒奖,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奖项。

 

肖贵玉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郭新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及研究工作,主要负责“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等。曾任教育部研究生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主任。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211工程”发展报告》、《“985工程”建设报告》和《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等编写工作,主编《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管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大学功能累积分布规律”等论文多篇。

  

肖林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经济学和金融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导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曾在国务院研究室作为起草组成员,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文件起草。受聘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特聘教授,兼任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经济年鉴》主编,《科学发展》杂志主编。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新供给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大纲》、《国家试验》、《融资管理与风险价值》、《全球城市》等20余部。主持完成《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结构性改革与结构性政策问题研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战略研究》、《“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等100余项重大课题,获中国发展研究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2013?经济学人年度中国十大著名经济学家”称号。

 

崔明华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党委书记。

 

张振山

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长期从事城市建设、管理和国际交流等工作,在可持续城市发展、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城市环境管理、城市水与卫生等方面有一定经验。

 

 

外方嘉宾简介

 

鲁迪格·阿伦德

鲁迪格·阿伦德教授是经合组织公共治理和领土发展司的城市政策项目主任。 作为城市项目主任,阿伦德教授还负责经合组织城市政策工作组以及经合组织市长和部长圆桌会议。鲁迪格·阿伦德教授一直监督多个城市项目,例如大都市发展和治理、城市生产力 、土地利用、住房、绿色增长、城市交通和国家城市政策。 他还曾负责监督诸多主要大都市集团的审查和案例研究,是《大都市世纪:了解城市化及其后果》的主要作者。

 

卢乔.巴贝拉

卢乔?巴贝拉,罗马大学第一建筑学院(Ludovico Quaroni)院长(20032009)、城市与建筑设计教授、罗马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学位负责人(19932007)、古建筑学硕士(建筑考古学-考古建筑学)学位主任与创建者(2006),罗马大学第一建筑学院(Ludovico Quaroni)科学学会会长 (2009-至今)、全意建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主席(20062009),罗马与罗马省建筑师委员会顾问。曾担任罗马市市长在城镇文化政治与历史中心方面的代言人,全权负责古代遗迹和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展厅、公共图书馆、历史公园、公共纪念碑保护、(历史)环境保护、罗马市文化活动(19921993)。


高柏林      

高柏林是现任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可持续发展局农林环境部主任、首席环境专家,常驻北京。他于美国乔治亚大学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2004年加入世行,并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业务局担任高级环境专家,同时也是7国集团资助的“亚马逊雨林项目”的协调人。加入世行前,他历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驻巴西首席执行官以及该组织拉美项目负责人。高柏林在环境管理、林业、碳金融和农村发展领域经验丰富,曾经直接领导或参与过世行在巴西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贷款项目和相关研究。在中国期间,他负责协调世行在农业、环境、林业以及气候变化领域的在华投资业务以及研究活动。

 

陈向明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社会学博士,现任美国三一学院都市与全球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并任该学院Paul E. Raether全球都市研究与社会学讲座教授,中国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和北京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曾先后获得美国学术社会委员会(ACLS)、美国社会学学会(ASA)、开放社会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等机构的奖励及资助, 并在耶鲁大学做过访问教授。他近年来主要用比较与跨国的视角和方法对全球化,亚洲和中国城市及区域特别是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发展进行研究。

 

崔兴硕

崔教授目前是2017年韩国公共管理学会(KAPA)会长。担任国际事务副主席、韩国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和公共政策研究生院副院长。崔教授也是韩国社会科学部(SSK)研究项目的首席研究员,项目名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设计方案”,并且是治理设计中心的创始董事。崔教授在政府机构工作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担任韩国外交和贸易部、政府行政和家庭部、总理办公室和首尔市政府的绩效评估委员会成员。目前担任韩国国家开放数据战略委员会评估专家委员会主席。

 

沙拉亚·费莎     

  费莎教授是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在2005到2010年是DfID资助的以剑桥教育为基础的以穷人为目标的公私合作教育项目的国际团队领导人。她在剑桥大学发展中心的研究“与印度马德拉斯技术学院合作研究计划”获得了资助。该项目旨在了解乡村农业产品和社区旅游的有限互联网接入的瓶颈如何被解除。她还获得过UKIERI奖项,这个奖是在英国和印度之间最大的教育倡议,从2006年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2500万英镑。该奖项通过直接支持的研究,以及促进学生、博士后和教职员工的双向流动,加强两国之间的学院之间的联系。

 

约瑟夫·费雷拉

约瑟夫?费雷拉是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和规划系教授,研究方向涵盖城市规划和运筹学研究。他是该系计算机资源实验室的创始主管,现城市信息系统的负责人。他为规划和城市管理讲授分析方法和基于计算机的建模,包括广泛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的课程。 费雷拉教授的本科学位(电气工程)和他的博士学位(运筹学)都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他的研究使用GIS和交互式空间分析工具来模拟土地利用,交通和环境相互作用,并建立可持续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支持城市和区域规划。他是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URISA)的前主席,并且是许多研究职住平衡,城市绩效措施和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者。他目前的研究包括新加坡/ MIT研究和技术联盟的未来城市交通项目,他是城市信息系统的SMART研究教授和2016年秋季学期的教师。

 

 阿里扎·弗莱舍  

世界各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研究者,顾问和董事。弗莱舍教授于1983年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获得农业经济博士学位。 她的研究方向包括:旅游经济、乡村旅游、农业景观的经济价值、开放空间的经济价值,和区域与乡村经济发展。此外,弗莱舍教授还是国际多学科期刊旅游编辑委员会的成员和旅游研究杂志编委会成员。她还曾经是以色列第一国际银行Dikla基金董事、投资委员会的成员、和内部审计委员会成员。

 

梅里克·格特勒

梅里克·格特勒教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理论家和政策实践家之一。他作为研究创新、创造力和文化作为城市经济活力驱动力的专家广为人知。2013年3月4日,格特勒教授被任命为多伦多大学第16任校长。作为国际知名的杰出学者,格特勒的研究重点是创新活动的地理和城市地区的经济。他一直以来担任加拿大和国外各级政府机构的常务顾问,也是欧盟和经合组织等多边组织的顾问。Gertler是地理和规划学教授,担任大学学院加拿大研究的Goldring主席,并且是Munk全球事务学院全球化和区域创新系统计划(PROGRIS)的联合创始主任。曾担任艺术与科学学院研究生教育与研究副院长和地理规划计划系主任。 他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梅西学院的高级研究员,自2003年以来一直是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冈纳·格伦   

2005年起担任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起担任弗劳恩霍夫物理研究所室内环境气候部门负责人,2015年起担任弗劳恩霍夫物理研究所建筑能效与室内环境气候部门负责人。同时还担任慕尼黑理工大学室内气候与舒适度硕士课程导师,2015年起担任纽伦堡乔治·西蒙·欧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和建筑服务工程学院建筑能源综合系统的教授。

 

休伯特·海纳特

休伯特?海纳特自1997年以来一直在达尔姆施塔特大学政治学院担任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城市研究教授。2005年到2009年担任院长,2008年到2011年,担任达尔姆施塔特大学社会科学与历史学院担任院长。2012年以来,一直担任上海同济大学“顾问教授”。除了其他职位外,2005年至2013年曾担任莱布尼茨学会评估委员会成员,2010年至2013年担任欧洲城市研究协会(EURA)主席。

  

南姆·卡朴库

南姆·卡朴库博士为中佛罗里达大学(UCF)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2008-2011年期间担任UCF公共和非营利管理中心(CPNM)的创始董事。此外,他还在UCF开发了紧急管理和国土安全研究生证书和本科生小项目,并在学校担任公共服务和领导力项目主任。卡朴库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紧急事件和危机管理、网络治理、动态网络分析、复杂环境中的决策以及组织学习和设计。

 

史蒂芬·卡尔曼

卡尔曼博士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Weatherhead公共管理教授。1996年当选为国家公共行政学院院士。 2001年获得了赫伯特回归纪念奖,也是全国合同管理协会的最高成就奖。 2003年被选为采购圆桌会议的主任,2007年进入政府计算机新闻名人堂。2010年,美国政治学会授予他高斯奖,也是公共行政奖学金的终身成就奖。他毕业于哈佛学院,拥有政府博士学位。他也撰写了许多关于政策制定过程和改进政府组织管理的书籍和文章。

 

理查德·科克

理查德?科克持有德国建筑专业学位和两个剑桥大学建筑与图像的硕士学位。现任利物浦大学建筑中心主任和视觉艺术的创始主任。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工作,特别是在“城市叙事和记忆”——方法论基础的技术和理论,模拟和数字文化桥梁的使用——包括电影制作、三维动画、增强现实和处所媒体应用、数字测图和构建数字化数据库等方面。

  

雷德顺    

雷德顺先生担任三项职务:LTA学院院长,未来移动主管以及工业发展主任。 在学院和行业发展部分,他负责知识管理和培训,公共交通工业人力发展和能力建设。 在未来移动领域,他与研究机构,大学和创新公司合作,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计划(例如电动交通,自动驾驶车辆)。自1995年LTA成立以来,他领导过许多部门,涵盖公路和铁路规划、设计和运营,公共交通政策和法规等领域。 他领导了铁路和公共汽车服务融资,许可,招标和承包,公共交通车费改革和审查机制以及票据支付服务许可证的政策制定。雷德顺先生从土木工程师的职位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公共服务领域拥有33年的土地交通方面的机构知识和专业经验。 他拥有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和克兰菲尔德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梅柏杰                       

Barjor Mehta(梅柏杰)先生是世界银行首席城市专家,目前任职于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同时担任世界银行全球城市管理与经济的负责人。他在城市发展领域有35年的经验,并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有超过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经验,包括东亚,南亚,非洲,中东和北非。除了中国,因为参与负责城市项目,Barjor曾长期在斯里兰卡、泰国、印度、不丹、美国和坦桑尼亚等国工作生活。


任斌

任斌先生现任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中蒙局交通部门主任和首席交通专家,负责世行在中国的交通贷款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城市交通、联运货物运输、物流。他还带领他的团队与中央、省级及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政策性对话。任斌博士还负责世界银行对中国的公共与民营部门的合作项目的支持。作为世界银行中蒙局交通部门主任,他率领他的团队开展了覆盖面广泛、贷款额巨大的贷款项目。其中,有近42亿美元的贷款项目在实施阶段,20亿美元的贷款项目在准备阶段。


麦克·谢佛

麦克?谢佛博士是纽约交通局MTA Metro-North主管铁路规划和运营的副总裁,主管全国最繁忙的通勤铁路之一的长远规划,资本运作和经营运营。作为芝加哥本地人,谢佛博士在公共,私人和学术部门之间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工作,并继续为设计芝加哥和温哥华的交通运输组织重新规划流程。谢佛博士以前是TransLink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规划和政策执行副总裁,以及芝加哥交通管理局(CTA)规划和发展副总裁。在担任公共服务之前,史佛博士是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城市规划和政策教授。史佛博士博士还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担任了9年城市研究和规划系的首席研究科学家。他拥有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区域规划博士和硕士学位。


吴缚龙

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规划教授。曾就读于南京大学、香港大学。先后任教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和卡迪夫大学。任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主编、城市研究基金会董事、十几家国际杂志编委。研究领域为中国城市的转型与规划。近著有《为增长的规划: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发表了120多篇英文论文,30多篇中文论文,据社会科学论文索引(SSCI)排名为全球前50名的地理学家。英国国家经济社会基金会(ESRC)2013卓越国际影响力奖获得者,主持并参与多项英国、加拿大、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重点基金研究项目。目前,他关注中国城市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多年参与规划实践,致力于推动城市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由此提升中国城市规划的国际地位。

 

张峻屹

张峻屹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城市和区域规划,环境和能源政策以及旅游政策。他是日本交通领域第一位外国国籍的正教授。他的研究强调跨学科的人类行为分析和系统方法。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促进跨部门政策的生活导向研究方法。他是日本科学促进会(JSPS)的两个科学研究助学金(A)的主要研究员。截至2016年8月,他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 Part D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360篇学术论文(超过50篇SCI / SSCI论文),并一直担任多达20份SCI / SSCI期刊的评论员。他是东亚运输学会(EASTS)的亚洲运输研究(ATS)杂志(Asian Transport Studies (ATS))的主编,这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最大的交通协会,自2011年以来。他担任IATBR(国际旅行行为研究协会)主席,2013年Eric I. Pas奖推选委员会主席,目前他是IATBR的五个董事会成员之一。

 

 

中方嘉宾简介


蔡永立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上海市绿化与市容局科技委委员、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中心副主任,同时作为为国际景观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生态安全、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以及上海市2040总体规划咨询专项等各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30多篇。


曹胜梅

曹胜梅,上海市档案馆编研部主任,《档案春秋》《上海档案》总编。2008年起任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刊《逗号》编委。长期从事档案整理编目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曾坚持数年组织编译《外国档案工作参考》,介绍国际档案界动态及最新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著有《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等。

  

车生泉                 

教授,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风景园林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生态文化协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景观文化委员会理事、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分会理事。研究方向:城市生态与规划设计、城乡生态修复与治理、城市景观生态;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6本,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得省部级奖3项。

 

陈宪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经济与贸易、宏观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陈小鸿

陈小鸿,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导,UNEP-同济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学院绿色交通责任教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交通运输科技委交通规划与法规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工程与交通环境专委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综合交通规划、交通政策、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及前沿课题研究工作,承担完成一批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地方重大研究项目。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核心专家。


陈勇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85)、复旦大学(1988)、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作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独自承担或参与多项省、市级重要课题研究。


耿涌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2015年1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先后毕业于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及加拿大达尔湖西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结题者。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和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在包括“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过100多篇SCI/SSCI检索文章,获得包括“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各类科研奖项8项。

 

关宏志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理论研究工作方面,关教授长期在交通行为领域从事研究工作,近期率领其团队在有限理性视野下的出行决策行为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应用领域方面,关教授长期在停车、节假日交通、老年人出行问题及交通平静化(Traffic Calming)等方面展开研究和实践工作。关教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课题1项,“973”项目的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关教授共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软件著作权3项。2006年获公安部科技进步3等奖,200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3等奖。

 

郭继孚                       

郭继孚,北京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无党派人士,北京市第14届人大代表、城建环保委委员,北京市政协特邀委员。中共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等称号。

  

蓝志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教育部全国公共管理类学科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大学硕士,美国雪城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研究和教学领域包括政府改革(重点为地方政府创新管理和经济发展,信息技术与公共决策,城市治理,政企关系)。有多部专著,在国内外顶级公共管理核心杂志发表论著百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获美国管理协会 (Academy Of Management)公共与非盈利部最佳论文奖等多种荣誉和奖励. 在引进和拓展公共政策可视化决策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近期著作包括《公共管理的理性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国地方政府(科学出版社)等。

 

李兵弟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中央党校政治学研究生。曾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2004年4月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三农问题”研究、小城镇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与研究工作。曾连续多年参加中央1号文件起草研究。目前,担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市长研修院特聘教授,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兵弟同志担任过中央部委的部门领导工作,组织参与过国家部委的重大研究课题,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担任副会长,在城乡统筹发展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李立新

李立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常务副主编,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中国设计艺术史论》《设计价值论》等专著5部,曾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首届政府出版奖。


李朝阳

李朝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规划师,中国交通规划学会委员。一直致力于民生交通和绿色交通为导向的城乡规划编制与城市交通设施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

主持200余项城乡规划和城市交通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各类科技进步奖或优秀规划设计奖8项。

担任中国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顾问专家,以及德国、新加坡、美国等多个研究与设计机构的高级顾问。

 

刘恩芳

刘恩芳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总建筑师,上海市建筑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一直致力于低碳城市设计策略和设计中的城市文化要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整合的研究和设计等工作,主持多项科研课题,主持多项设计获得国家级、部级和上海市级优秀设计奖,多篇论文在国内、国际期刊发表。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和日本一桥大学。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担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世界经济》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并为促进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来自城市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战略思考。研究成果获得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获得的荣誉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已出版《空间的力量》、《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多部专著,其论文也发表于多本国内外权威杂志。

  

陆邵明

陆邵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研究员,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英国伦敦大学巴特雷特建筑学院博士后,英国伦敦AASHOOL客座教师,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学者;英国建筑人文研究学会会员(AHRA),世界华人建筑师叙事空间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与理论、城市设计与理论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53篇,被引近180次,内参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内参采纳1篇,人民日报权威论坛采纳3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个;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及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已完成了设计作品30余项目。

 

罗守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系主任,上海市软科学基地上海交通大学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三十余项。

 

彭仲仁

彭仲仁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致远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终身教授。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城市交通研究,特别是城市与土地利用一体化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与环境、极端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及应对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众多开创性成果,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发表专著一部,SCI和SSCI检索的论文70多篇。主持过科技部863目标导向型项目和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中的专项课题。在美国主持过美国科学基金(NSF)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

  

潘海啸

198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 随后到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任教,1996年起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城市规划咨询专家。第十四届世界交通研究大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土地使用与城市交通规划,战略城市模型,城市交通空间的管理和设计。主要研究项目有世界银行亚太地区中等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联合国人居署东北亚地区城市交通发展展望;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中国低碳城市的规划策略研究;上海世博交通概念规划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交通需求管理框架研究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与丹麦的联合设计获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主持编制的城市交通规划项目多次获全国规划设计优秀奖。

 

任远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的研究领域为:人口问题和社会政策、流动人口和社会融合、人口迁移和城乡发展、老龄化研究、人口·就业与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研究、非正规就业研究、城市群与区域发展、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问题与城市管理等。

 

孙一民

孙一民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孙一民教授主持多项国家大型体育建筑工程,完成奥运、亚运、世大运、全运会及其他体育建筑工程22项。主持广州、南京、佛山等地多项重大城市设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4次获得国际体育建筑优秀设计奖(IOC/IPC/IAKS),并先后获得国家银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教育部及省级奖励三十余项。2009获得“世界华人青年建筑师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汪芳

汪芳,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中德城镇化与地方性研究实验室主任;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城乡建成环境文化景观及其地方性(历史地段保护更新)。“城市记忆”、“地理建筑”是其中代表性研究成果。出版英文著作6(在国际最大科技出版社之一Springer出版,其中一部Beijing Urban Memory被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著作2(其中一部被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档案馆收藏)、中英文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项、省部级基金项目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5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王林

王林,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城市规划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历史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委员、城市土地学会委员。曾担任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总体规划处处长、历史风貌保护处处长、以及上海市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她直接参与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郊区发展战略及城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再开发等多项规划、研究及管理工作,并负责上海市历史地区与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工作。        

 

王炜

王炜,东南大学土木建筑交通学部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炜教授一直致力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负责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研究课题20余项。王炜教授建立了城市交通规划定量化分析技术体系、创建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方法,发明了城市公交主干线绿波通行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王炜教授的研究成果已在中国交通领域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吴建南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科建设处处长。1999年-2000年受聘于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任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目前担任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管理学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行政科学专家委员会专家。他还担任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编委、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编委、亚洲公共管理协会财务长(Treasurer)。他的电子邮件是:jnwu@sjtu.edu.cn。

 

杨宏伟

杨宏伟,博士,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创始合伙人,产业发展和区域规划专家。曾长期在上海市政府核心部门工作,负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制定工作,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上海市“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编制,以及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临港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淀山湖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全市重大规划制定。2015年离开市政府,与其他合伙人共同创建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立志成为中国城市发展领域一流专业智库。近年来,带领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振兴东北年度重点课题、长三角合作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上海市软科学项目等重大课题,以及全国十余个城市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叶必丰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兼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会长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和中组织部“万人计划”。曾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专著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主持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曾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入选上海市教学名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宝钢奖。主攻行政法学,参与和见证我国行政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集中研究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和行政行为的一般原理;策源区域法制协调研究,关注国家治理体系、地方自主权和行政民主;兼顾司法意义的行政法和治理意义的行政法。

 

赵登峰

现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广东省经济学会理事,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孟菲斯大学和英国兰开夏大学访问学习,曾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南粤优秀教师称号,是广东省第四批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产业结构升级、国际金融与贸易等。

  

曾峻

现任市委党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

曾任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务处处长,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育长等职。

 

仲富兰

仲富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已出版《中国民俗学通论》(三卷本)、《越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论》、《水清土润:江南民俗》、《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视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民俗传播学》、《图说中国近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服饰、饮食、民居》(四卷本)(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为韩国出版机构出版韩文版)等多部著作,部分论著被译为英、俄、日、韩等国文字。另有大量论文和文章散见于海内外报章杂志,并承担多项国家与上海市研究课题。


钟杨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中心主任,田纳西大学政治学终身教授、武汉大学和四川大学的客座教授。曾任美国中国政治研究会会长和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的主编。钟杨教授目前是中文期刊《实证社会科学》主编,他同时还担任Palgrave Macmillan国际出版社New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Politics and Society系列丛书主编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Journal of Asia-Pacific Studies等国际期刊的编委。

 

诸大建                         

管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联合国-同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绿色经济责任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公共服务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等。2010年12月2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解从上海世博会看世界发展新理念新趋势。2016年1月获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循环经济领导奖。

兼任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和循环经济委员会理事,国际生态经济学会理事会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学组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

 


世界城市日简介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所提供的基本服务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联合国大会基于对此重要性的认识,于2013年12月27日(美国东部时间)通过A/RES/68/239号决议(即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有关人类住区问题的决议),指定自2014年起每年10月31日为“世界城市日”。

“世界城市日”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获得了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支持。它出自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国际展览局和联合国三方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共同发表的《上海宣言》,倡议将每年10月31日(即上海世博会闭幕纪念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和奋斗。

2014年6月,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主持下,上海工作组与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代表进行会谈,就“世界城市日”的核心理念和永恒主旨达成共识,明确“世界城市日”继承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并以此作为“世界城市日”的总主题。同时,结合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上海城市规划发展需要,将2014年的年度主题确定为“城市转型与发展”,并明确首届活动仪式在上海举办。2014年10月31日,首届“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在上海世博中心启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致信祝贺。来自37个国家的300名嘉宾出席活动仪式。同时,成功举办了 “全球城市论坛”、“上海2040高峰论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论坛”等6场“世界城市日系列论坛”。同期,联合国总部和全球12个国家也举办了数十场庆祝活动,“世界城市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2015年第二届“世界城市日”主题为“城市设计,共创宜居”。它既贴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总主题,反映国际社会对城市设计问题的共同关注,也体现了城市管理者、设计者和市民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出城市与居民共生的人文关怀。2015年10月31日,联合国人居署、米兰市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世界城市日”国际主场城市纪念活动。同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上海市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在上海共同举办了“2015世界城市日论坛”。同时,在上海、苏州等地还先后举行了“全球城市论坛”、“上海建筑信息模型(BIM)国际论坛”等多场“世界城市日”系列论坛。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建筑学会、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与联合国人居署在上海展览中心联合举办了“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10月31日,还举办了以宣传和推广世界城市日为主旨的大型互动体验式活动——“穿越上海”。

2016年第三届“世界城市日”主题为“共建城市,共享发展”。恰逢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于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召开,基多市被确定为2016年第三届“世界城市日”国际主场城市。10月18日下午,由联合国人居署、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厄瓜多尔建设部、上海市政府在基多市共同举办了人居三世界城市日主题论坛。10月31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将在第三届“世界城市日”国内主场城市——福建省厦门市共同主办的“2016世界城市日论坛”。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厦门共同举办“世界城市日主题展”和“穿越厦门世界城市日定向挑战赛”。

 “世界城市日”汲取全球智慧,聚焦城市发展,不仅为各国政府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同时也彰显了走在民族复兴大道上的中国形象,将中国的城市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成功实践向世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


全球城市论坛简介

为广泛宣传“世界城市日”,更好地传递“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促进全球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起,先后邀请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居署、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全球城市论坛”。自2014年首届全球城市论坛成功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两届。

2014年10月31日,主题为“上海2050:崛起中的全球城市” 的首届“全球城市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联合国及世界银行的领导,上海市政府、市各委办局、区县领导,世界知名大学、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上海2050课题组代表,以及境内外媒体记者,共200余人参加次会议。全体大会由ICS主持人何健主持,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出席会议并致辞,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Bert Hofman)、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长侯永志、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先后做了主旨演讲,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Patricia McCarney教授作午餐演讲,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作闭幕演讲。同时举行了“多元视角下的上海全球城市战略”和“全球城市创新与竞争力提升”两个平行分论坛。其中“多元视角下的上海全球城市战略”分论坛的各国专家围绕上海能否成为全球城市、怎样成为全球城市、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如何从多元视角来审视和制定上海的全球城市战略等问题展开讨论;“全球城市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的分论坛的各国专家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探讨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路和举措。10月30日下午,在上海师范大学提前举行了平行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高峻教授主持,美国巴克尼尔大学Peter Karl Kresl教授、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Leo van den Berg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Patricia McCarney教授、德国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Stefan Kratle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Ben Derudder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陆建非教授、荷兰阿姆斯特丹政府首席顾问Willem van Winden、北京交通大学张辉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Noel Scott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上海大学庄恩平教授,围绕2050年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城市定位、城市转型、知识创新、文化交流、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评价等主题进行了演讲。

2015年11月1日,主题为“全球城市:创新与设计”的第二届“全球城市论坛”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成功举行。来自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课题组的专家,以及其他国内外特邀嘉宾近300人出席了论坛。采取“总-分-总”的办会模式,分别设立午餐演讲会、主题报告会、平行分论坛和闭幕式。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上海市政协周汉民副主席,世界银行全球发展实践局副局长Abhas K. Jha(夏明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与发展战略部部长侯永志,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上海大学副校长李友梅等发表主旨演讲和专题演讲。国内外嘉宾和专家会聚一堂,在分享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的同时,围绕未来30年上海迈向全球城市面临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文化融合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许多精彩观点。

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银行定于10月30日共同主办2016“世界城市日”主题活动之“全球城市论坛”(简称“2016全球城市论坛”)。本届论坛将结合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实践,结合2016“世界城市日”的主题“共建城市,共享发展”,以“协同治理,共享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城市政府治理创新、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城市交通治理创新、城市生态治理创新、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探讨城市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简介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是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设,其目标是建成国际知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优秀人才汇聚培养基地和高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联合国2014年《世界城市化前景报告》称,目前全球70亿人口中,有一半目前生活在城市地区。中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但近年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保障、医疗健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问题日益成为城市治理中的焦点和难点。上海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超大型城市,城市治理正在进入创新突破的关键阶段,必须要从全局和战略高

度深化对上海城市发展的认识,创新理念、把握规律、明确定位,加快构筑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在新的形势下,上海既需要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也需要不断总结自身已经取得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特别是把握网络时代特点,充分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上海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按照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围绕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开展工作。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下设学术委员会,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校长格特勒(Meric Gertler)教授担任主任。研究院作为面向海内外、校内外开放的研究平台,非常期待国内外城市治理与创新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的共同参与、共同谋划、协同研究、合作共赢。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文理医工农多学科优势,整合校内城市治理相关学术领域,充分利用上海市与国内外各方面优势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改革管理方式,着力构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试验区与开放式平台,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将致力于利用“旋转门”机制汇聚城市治理的研究人才,以城市治理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旋转枢纽,通过双聘机制使校内院际间、校际间、国际间以及其它高端智库的专家都可“旋转”到研究院,使国内外一流尖端人才汇聚在研究院,构建多个城市治理的核心研究团队。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将致力于服务国家、上海市城市治理的战略需要,培养城市治理的高端、紧缺、复合型实践人才。研究院根据全国与上海市对现代化城市管理高端人才的紧迫需要,通过整合校内外不同学科以及政府、咨询公司的师资,充分发挥育人高地的优势,培养城市治理多层次的高端人才,面向城市治理实践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岗前培训、职业进修等非学历教育培训。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还将致力于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对外宣传中国城市发展道路、理念和实践,提升中国城市治理国际话语权,塑造中国城市治理的话语体系。动员上海乃至全国资源,总结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模式与理念,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理论,实施中国城市治理研究“走出去”战略,加大国际学术交流,唱响中国声音,打造国际性的中国城市治理研究团队。对内引进国际城市治理的先进经验,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搭建多种国际合作交流渠道,致力于吸引国际一流城市治理人才、机构和组织汇聚上海,贡献国际城市治理的先进经验,探讨上海与中国城市治理发展大计。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虽然处于建设初期,但已取得初步成果:已经启动《城市治理研究》学术期刊建设、城市治理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和跨学科交叉平台建设;针对城市治理理论、城市公共安全、宜居与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等四个领域。研究院已经整合资源,与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咨询机构积极合作;已通过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平台,于近期规划并发布了2016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城市治理重点专项课题;研究院的多位教授也参与了上海2040城市规划的制定。

 


 

相关会务信息

 

 

酒店信息

天平宾馆,天平路185号(近衡山路)

 

会务组联系信息

周  晨   +86-18201913407  zhouchenlyg@sjtu.edu.cn

沈崴奕   +86-15201832839  xwwswy@sjtu.edu.cn

彭晶晶   +86-13761511819  jjpeng@sjtu.edu.cn

 

医疗组联系信息

黄晓兰Xiaolan Huang  +86-1356473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