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院新闻
20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7-09-04 点击次数:7094
分享到: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和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年会暨“2017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在上海召开。


开幕式

 


2日上午,20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年会暨“2017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开幕式。




大会合影



姜斯宪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斯宪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表示,经过2010年世博会,我们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不能简单地追求城市每天都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说,上海党代会报告里面写了几句比较温暖人心的话:城市道路是可以漫步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城市是有温度的。他表示城市应该让人生活更美好,城市要更新,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伍江 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


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表示,城市更新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是一个新的热门话题。对于城市而言,只要有城市,更新就存在。城市只要在不断地生长,就在不断地更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那样大规模摧枯拉朽式的更新,已经过去了,今天城市更新不是旧城改造,那样大规模手术刀式的城市改造在一定时期有它的价值,但城市发展的本质上来说,应该是更加小规模、常态化、不断地、永恒地一种更新。他强调,离开了城市更新,城市治理便无从谈起;离开城市治理,城市更新也无从谈起。




阳建强 学会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学会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阳建强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表示,上海城市更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我国其他城市做出了杰出示范。另外,他还向在场嘉宾代表介绍了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相关情况。


主题报告

 


开幕式过后,研讨会进入主题报告环节。


主题: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




主持人:王林 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孙安军 学会理事长、原住建部规划司司长


学会理事长、原住建部规划司司长孙安军以“刚柔并济 内外兼修——城市更新实践的思考”为题作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将出现“四大转变”,一是由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扩张向重视城市发展内涵和质量转变、二是由重视物质和实体空间规划建设向重视城市文化和精神塑造转变、三是由经济发展转向重视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转变、由粗放集权式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和科学化决策转变。他表示,城市更新将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

他强调,“城市双修”是城市更新的一种方式,针对城市超快速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缺憾加以弥补,关注的是补短板、补欠账。市更新既要对物质环境进行修补,也要对城市软环境进行修补,在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同时,要关注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城市精神的提升。




孙继伟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孙继伟以“城市更新新里程——上海城市更新中的空间治理探索”为题作主题报告。他表示,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从单纯的推倒重建和物质环境改善,转向更多元综合、更审慎、更关注城市整体环境提升的城市改造行为。他指出上海的特色“有机更新”之路,一是城市成长过程,也是修补短板和问题治理的过程、二是强调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传承,也是强调城市品质和功能再造的过程、三是质量和效益提升的过程,也是各方共建共享的过程。

他强调,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背景下,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不仅限于居住改善,更要关注商业商办、工业、公服、风貌保护的统筹。上海已进入“全口径、全市城、全社会”的有机更新阶段,致力于“更加关注空间重构和功能复合、更加关注历史传承和特色塑造、更加关注生活方式和空间品质、更加强调‘低影响’和‘微治理’、更加关注城市安全和空间活力、更加关注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的空间治理策略,实现城市空间重构和城市活力提升,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陈映芳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陈映芳以“‘国民化’与城市软实力”为题作主题报告。她表示,在制造业陷于衰落的中国和竞争力减弱的先发国家,“城市发展”、“城市更新”正越来越成为维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中国经济、城市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流动人口红利”。但目前中国自身优质人力资源却源源不断、规模可观的外流。她指出,流动、迁徙成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地位的必要方式,城乡间、城市层级的流动、迁徙成为中国人社会流动的主要方式。 


2日下午,研讨会主题报告继续进行。


主题:中心区更新与修补




主持人:边兰春 学会常务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朱小地 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院长


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院长朱小地以“北京城市微更新”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前门东区的保护性规划设计工作经验,该片区保留着较为完整的老北京南城的城市风貌。作为离天安门最近的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之一,虽然经过历次改造,但依然存在着城市衰落、环境恶化、设施落后、房屋老旧、人口结构单一的问题,风貌待改善,民生待改善。


针对以上问题,朱小地介绍了相对应的规划策略:一是运用先进理念和当代科技成果,完整保护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富建筑遗存,形成可回溯的历史时空脉络。二是提升该地区的城市生活品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满足现代居住生活标准,为原住民延续本地生活创造必要条件,三是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湿度引进优秀人才资源,鼓励原住民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来人群和谐相处,促进本地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四是创新多方参与的操作模式,打造兼容居住、文化、创意、休闲、国际交往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提升城市土地与空间发展。




蔡永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蔡永洁以“陆家嘴再城市化”为题作主题报告。他表示,更新、修补、重构以及开发,中国城市建设中多种现象的同步发展,不论是在新城还是旧城。新城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尺度巨大、形态不明、功能单一、交通拥堵、单调乏味。


他介绍了关于“陆家嘴改造”的教学实验。并提出了相应改造策略:一是不拆做加法,大幅提高密度。二是加强居住功能,将陆家嘴转型为多功能的市民城区。三是重塑城市结构与形态,如广场、街道、庭院等。最后他强调,新城需要改造,新城改造的机会是低的密度,和好的基础设施,但新城改造面临的挑战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温春阳 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温春阳以“广东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广东省在“三旧”即旧厂房、旧村庄、旧城镇改造中的各层次各类型的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案例。他认为城市更新规划的重点内容是“四定”:一是“定规模”,更新总规模以及改造片区规模。二是“定底限”,配套设施或公益性项目用地底限。三是“定上限”,即开发强度上限。四是“定程序”,即强化规划引领和规划统筹,完善法定公开和报批程序。




黄瓴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黄瓴以“重庆城市社区更新的规划途径(2010-2017)”为题作主题报告。她介绍了重庆城市社区更新的工作情况,并谈到了城市社区发展与更新的实践体会:一是应回归对社区人的研究。二是回归对社区公共空间、公共生活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三是重视对社区空间与政策协同的研究。四是重视对社区文化的研究。五是加强构建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性的研究与实践平台。


她表示,要尊重地方资源禀赋,凝练一套适应地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论与方法,实现规划的社区转向与规划教育的社区延伸。


主题:工业区更新与再生




主持人:张文忠 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张杰 学会理事、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控人居集团遗产研究院院长


学会理事、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控人居集团遗产研究院院长张杰以“城市遗产传承与场所营造”为题作主题报告。他表示,应该让城市日常生活成为城市规划、建筑、城市管理的一部分。


他指出,城市空间是一种同时具有社会和心理尺度的物质空间,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双重性。现代资本主义城市中,空间的交换价值造成使用价值被扭曲,而日常生活正是使用价值的核心。他分享了关于福州市“三坊七巷”的改造经验,包括建设社区博物馆、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活力的提升等方面。另外,他还以景德镇、陶溪川的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工业区的更新与改造的经验。




黄伟文 原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主任


原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黄伟文以“从经济环境到文化社会的城市更新价值拓展”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提出目前进行城市更新的原因有四点:一是安全隐患、二是有碍观瞻、三是公共利益、四是土地潜力。他认为,经济利益是城市更新的最主要动力。在谈到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时,他介绍了新遗产的概念,新遗产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看待遗产,认为一切前人遗留,不看对错美丑,都有需要重新定义和善加利用的价值。




董一平 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博士


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博士董一平以“纺织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为题作主题报告。她认为工业遗产通常是工业化的起点、城市化的起点、城市更新的重要节点、也是地区工业遗产观念的转折点。 她认为,遗产价值认知有助于将城市历史资源转化为城市更新的动力,遗产价值挖掘有助于城市文化认同的建立。




王林 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


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王林以“工业转型的更新规划与城市设计”为题作主题报告。她说,工业建筑是产业工人的城市乡愁,并介绍了上海市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她指出,工业转型与更新的发展趋势在空间上会由单体建筑扩展到街区、乃至城区,在功能上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复合功能发展,在运营上实现平台化、多元化、网路化、人文化、长期性,搭建创新生态与社区空间的基础设施。


王林提出,工业转型的更新规划方法应有以下几点:一是风貌评估、全息普查,建立全信息、网络化、基础工作平台。二是整体规划、系统思考。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空间结构。三是基于城市设计的空间研究方法。四是创新发展、政策聚焦。



阳建强 学会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学会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阳建强对今天的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是城市更新到底该如何认识,二是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自我调节的机制,不是一个短期的,是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三是城市更新应该是多维度、多尺度的,贴近人的需求,满足城市活力,更加持续、更有温度的更新。四是城市更新是需要多学科、多部门,不同人群来参与的,才能融入城市发展,城市更新更重要的是推进城市文明发展。




周薇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书记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书记周薇发表研讨会闭幕致辞。她表示,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和指导,并感谢每位作报告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