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名言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声音 >> 抗疫名言
蔡雨阳教授接受《这就是中国》节目邀请探讨中国抗疫对世界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2-26 点击次数:5754
分享到:

2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蔡雨阳老师接受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节目邀请,围绕主题“抗疫之下的中国”,从专业角度考察我们的抗疫工作,探讨中国抗疫对世界的意义。本文简要概括了蔡雨阳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圆桌讨论的重要观点,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详见节目视频。

对奋战一线的抗疫勇士们深表感佩


访谈一开始,蔡雨阳教授就对奋战一线的抗疫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感佩之情。他表示中国一线医务人员在此次疫情中的付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这在其他国家的制度体系之下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这正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体现。

中国的防疫工作已远超一般的防疫要求


对比中国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防疫工作,蔡教授指出,中国防疫工作已远超一般的防疫要求,因而在国际上得到了谭德塞(世卫组织总干事)等专家的支持。以2009年美国甲流为例,虽然依托自身较为强大的科技和医疗系统,美国的初期反应较快,最后的救治效果也较为明显,但他们的整体制度很难做到有效隔离,最终导致甲流全球蔓延。而日本和新加坡的现有的新冠病毒防疫措施更是建立在“武汉经验”的基础之上而实施的。正所谓我们是“闭卷考”,他们是“开卷考”。可目前看来,他们的“考试成绩”也并不理想。

海外专业人士应发挥专业优势抵抗信息瘟疫


中国的抗疫工作虽然得到了国际社会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但是也有不少外国媒体借此疫情恶意抹黑中国。这也给海外华人群体造成了不小的情感压力。对此,蔡老师也表示,大疫之后跟随而来的就是“信息瘟疫”。对于海外的专业人士来说,除了保护好自己以外,还可以对这些不实言论进行专业上的驳斥。防住“信息瘟疫”也有利于中国的防疫工作。

在公共卫生领域要精准投入 补足网底


针对“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还应该怎样做的更健全更完善?”这个问题,蔡雨阳教授也发表了自己专业看法。首先,他认为此次疫情爆发原因众多。外部原因包括中国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大大提升,掌控困难。而专注经济发展有时会忽略公共服务的建设。
随后他借用了谭德塞先生在今年2月15日慕尼黑会议上的一段话引出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工作中的一些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谭德塞先生曾说“世界一直在恐慌和忽视中循环往复,疫情暴发时往往投入大量资金;但疫情结束后就会遗忘,而不采取任何措施,阻止下一次疫情暴发。”公共卫生体系从建立至今已经经过了17年,这个过程中逐步显现出“重医轻防”的问题。对政府而言,治病救人的效果是可观的,而预防的效果却是越预防越不能被看到。因此政府在公共卫生预防方面的资金和重视程度下降,也一定程度地导致公共卫生领域的人才流失。
此外,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急性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中国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因此我国的公共卫生防控重点也有所转移,对急性传染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这次的“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最后,蔡教授还特别指出,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也要避免盲目,而应该精准投入,科学预算需要的人员,补足网底,以免下次灾难来临时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