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院新闻
吴建南教授出席第二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并作主旨报告
发布时间:2024-09-26 点击次数:260
分享到:

2024年9月21-22日,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哈尔滨理工大学承办,《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在黑龙江哈尔滨成功召开。

本届年会以“新质生产力:物质技术基础和区域创新体系”为主题,探讨如何统筹全国科技创新力量,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夯实物质技术基础,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会吸引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的近800篇论文投稿,16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9月2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建南教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街区大有可为》主旨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各种“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平台。同时,城镇化作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伴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生产活动也逐步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型,呈现出小型化、灵活化等特征。在此背景下,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增大,城市街区有无可能做出贡献?可否成为创新的策源地?基于此,他提出了三个核心问题:1. 何为创新街区,存在哪些建设模式?2. 面向新质生产力,创新街区如何驱动?3. 国内创新街区建设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吴建南教授阐述了创新街区在经济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新质生产力依托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及产业深度转型,展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创新街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他总结了美国“硅巷”和剑桥肯德尔广场等典型案例,同时分析了长宁“上海硅巷”和南京“硅巷”等中国创新街区案例在促进科技创业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建设成效,并构建了“创新街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取出了创新街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机理。吴建南教授指出,当前全国范围内“锚”机构资源丰富,借助系列国家战略,各省市科创中心正积极建设以及城市存量空间亟待更新这些契机,创新街区的建设特别值得关注,潜力巨大。同时,展望了中国创新街区的发展前景,提出通过政策支持、资源集聚及协同创新等策略,进一步激发创新街区的发展潜力,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目前,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正在进行创新街区实践案例的征集工作,目的是通过征集案例活动了解全国的城市街区建设情况和实践经验,深入挖掘和分析创新街区建设中的成功模式与面临的挑战,进而为未来的城市规划与治理提供科学、实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