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至8月3日,全球挑战计划:“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与启示”项目团队深入参访新加坡当地社区、企业及相关政府机构。期间,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并与居民、工商业者、垃圾收运商、政府官员等多主体深入对话,系统了解新加坡垃圾分类与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先进治理经验。
针对居民主体,团队成员联合E2S2项目组成员一同前往新加坡特色社区——组屋,入户考察了社区垃圾分类和收集情况,并对组屋周边的食阁进行了问卷调研。通过一整天的考察和调研,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新加坡社区垃圾集运模式和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知情况。
针对工商业主体,团队成员走访了新中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并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成员们就新加坡垃圾处理的收费制度、非法倾倒的惩罚措施等话题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通过此次访谈,团队成员们对新加坡垃圾治理体系,特别是法治化治理路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针对垃圾收运商和政府主体,团队成员分为两组,分别走访了新加坡环境署和四大垃圾收运商之一的威立雅公司,重点考察了新加坡环境署的政策规划和垃圾收运企业的运作模式。此外,团队成员走访了曾作为新加坡垃圾填埋场的Lorong Halus湿地公园,实地考察湿地的植被、水质与土壤情况。
团队成员特别前往新加坡滨海堤坝,参访了永续新加坡博物馆。滨海堤坝在新加坡淡水净化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兼具了供水、防洪和游览观光三大功能。通过对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参访,成员们了解了新加坡政府在疏解邻避运动,特别是在垃圾处理、能源利用以及旅游景观开发等综合利用规划工作方面的成效。
在调研行程的间隙,项目成员们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生张静如进行了交流。张静如博士根据自己的研究,从垃圾治理的前端、中端与末端三个方面,比较了新加坡与上海的垃圾治理模式。成员们也分享了各自在调研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并有针对性地和张博士探讨了两座超大型城市各自在垃圾分类治理方面的经验与不足。
新加坡以“零垃圾国家”作为目标,形成了一套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协同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通过此次的实地调研和交流学习,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新加坡垃圾分类治理的先进经验与不足。在后续工作中,同学们还将紧锣密鼓地通过团队协作高质量完成后期的调研报告,从而为解决上海乃至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瓶颈问题提供交大智慧。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邮箱:ciug@sjtu.edu.cn 电话:021-62934788 邮编:20003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沪交ICP备2017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