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摘要:令中美研究者眼前一亮的,还有电影入场观影人次。上海在这一指标上,仅次于墨西哥城,位列世界第二。
根据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国际合作研究结果,两国专家11日在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中发现有趣现象:与文化市场消费相关指标中,上海咖啡馆和茶馆总量居于世界第一,而星级以上旅游酒店数量近年来有所减少。
每百万人的图书馆数、剧院数、音乐厅数、体育场馆数、电影院数、博物馆数……总共52个考量指标,都在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徐剑学术团队与南加州大学安娜伯格传播学院教授G.托马斯.古耐特学术团队的联合研究视野内。所有数据均来源政府官方网站、城市文化年鉴,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
餐馆数量也位居世界第二
对于正在打响文化品牌的上海,他们发现,在文化市场的维度上,申城不仅咖啡馆和茶馆总量在全球51个文化都市中最多,餐馆数量也位居第二。但由于全市人口总量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折合到“人均占有量”时,就处于弱势。此外,较弱的方面,还有人均画廊和书店指标。在这一领域中,旧金山、日内瓦、爱丁堡、马德里处于世界四强。
令中美研究者眼前一亮的,还有电影入场观影人次。上海在这一指标上,仅次于墨西哥城,位列世界第二,也高于北京、香港、首尔等城市。不过,年度剧院演出场次方面,上海的这个数据,从2013年起的最近5年左右出现一定减少,降幅约三成。中方研究者徐剑认为,这恰恰表明,随着电影市场大热,观影者与观演者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另外,他表示,从国际可比角度看,相对于其他主要国际城市的市民收入水平,沪上剧院演出的平均票价仍处于较高位。
可见,上海公共文化资源人均占有量还需进一步提升,以促进市民文化消费结构升级。比如,推动建设下一代主题书店,作为休闲场所和实体商业结合,形成都市文化休闲空间,让消费者不仅能够在此地消费书籍,而且获得满足个体需求的文化空间体验。
构建城市文化核心标识
值得注意的还有文化旅游方面,从2013年起的最近5年左右,上海星级以上的旅游酒店数量,从约271家减少为约229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相比之下,上海境外旅游者数量稳步上升,旅游总收入也不断增长。在“年度游客人数”这个细分指标上,上海与北京、广州一样,位列全球三甲。对此,他们又研究分析了沪上星级酒店结构,发现沪上四五星级的高端酒店数量仍在增长,而实际上,是低星级酒店数量在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星级酒店序列之外的大量连锁酒店进入市场有关。
总体而言,上海在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公共文化参与”领域排名首位,但专家同时建议,还应着力构建城市文化的核心标识系统。在联合课题组看来,顶级国际文化大都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文化产业,而上海的核心文化产业特色还不明显,应结合已有的文化产业布局和优势,发展上海有竞争识别优势的文化产业,如体育电竞、电影、网络内容产业等。
比如,以China 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为窗口,打造“全球电竞之都”;基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品牌资源基础,将上影节升级为多功能交流平台,可实现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目标。以此,进一步开发上海节庆文化影响力,树起上海文化的国际品牌。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
内文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徐剑学术团队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娜伯格传播学院教授G. Thomas Goodnight 学术团队合作研究发布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邮箱:ciug@sjtu.edu.cn 电话:021-62934788 邮编:20003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沪交ICP备2017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