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硕冰,于冰沁,谢长坤,车生泉. 人群职业分异对社区公园游憩需求的影响分析[J]. 中国园林,2015,01:101-105.
[2]李蔷强,李志刚,阚丽艳,车生泉. 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评价与优化对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5,01:32-40.
[3]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 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 中国园林,2015,06:11-15.
[4]陈涛,李志刚,车生泉. 上海市社区绿地空间格局调查及对比分析——以瑞金社区、莘城社区、方松社区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4,06:52-57.
[5]芮文娟,阚丽艳,靳思佳,李玉红,车生泉. 上海社区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绿量相关性研究——以瑞金社区、莘城社区、方松社区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5,04:77-87+96.
[6]倪文峰,张艳,车生泉.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性——以重庆市渝北区兰馨大道景观设计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04:326-331.
[7]车生泉,杨知洁,倪文峰. 上海淀山湖沿岸带生态修复景观模式研究[J]. 中国园林,2008,05:9-14.
[8]车生泉,杨知洁,倪静雪. 上海乡村景观模式调查和景观元素设计模式研究[J]. 中国园林,2008,08:21-27.
[9]车生泉,宋永昌. 城市绿地景观卫星遥感信息解译——以上海市为例[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02:10-12.
[10]车生泉.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 城市规划,2001,11:44-48.
[11]车生泉. 上海城市绿地景观异质性分析[J]. 上海环境科学,2001,11:511-514+560.
[12]车生泉,王洪轮. 城市绿地研究综述[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1,03:229-234.
[13]车生泉,宋永昌. 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04:322-327.
[14]金为民,姚永康,许东新,吴莳英,杨学军,车生泉. 城市人工片林小气候研究初报[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03:115-117.
[15]车生泉.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03:180-188+193.
[16]车生泉,马晓星. 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的途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03:194-202.
[17]宫宾,车生泉. 城市自然遗留地的概念及分类初探[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03:223-227+231.
[18]寿晓鸣,车生泉,张艳. 城市园林植物中单叶叶色与整株色彩关联度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03:238-243.
[19]陆海英,刘春江,车生泉. 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 科技通报,2007,05:736-740.
[20]车生泉,王彩波. 风信子不同外植体及其年龄对试管鳞茎诱导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02:135-138.
[21]郑丽蓉,汤晓敏,车生泉. 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讨——以上海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S1:75-78+82.
[22]车生泉. 上海城市街道峡谷道路绿化模式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2003,12:916-920+1046.
[23]车生泉,郑丽蓉,宫宾. 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保护设计的方法[J]. 中国园林,2009,04:20-25.
[24]宫宾,车生泉. 城市自然遗留地的多元价值[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40-43.
[25]张婷,车生泉. 郊野公园的研究与建设[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03:259-266.
[26]侯汝娟,车生泉. 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谈屋顶花园的营造设想[J]. 山西建筑,2010,02:264-265.
[27]毛炯玮,朱飞捷,车生泉. 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研究——心理物理学方法的理论与应用[J]. 中国园林,2010,03:51-54.
[28]车生泉,寿晓明. 日照对园林植物色彩视觉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02:166-170.
[29]杨知洁,车生泉. 上海乡村聚落形态及景观风貌浅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03:225-231.
[30]孙超,车生泉. 古树名木景观价值评价——程式专家法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03:209-217.
[31]孟娜,车生泉,王玲,李玉红.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特征定位及功能分区研究——以山东高青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4,01:271-277.
[32]阚丽艳,奚霄松,何晓颖,郭健康,车生泉. 有机覆盖物对城市园林植物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4,01:79-88.
[33]张园,于冰沁,车生泉. 绿色基础设施和低冲击开发的比较及融合[J]. 中国园林,2014,03:49-53.
[34]白伟岚,王国玉,车生泉,陈红锋,李湛东,李田,任建武,李金路,任海,刘晶昊,王磐岩,林鹰. 节约型城镇绿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J]. 建设科技,2014,Z1:64-65.
[35]于冰沁,田舒,杨辉,车生泉. 新世纪美学运动与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美学的范式转向[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32-136.
[36]张婷,车生泉,周娴. 郊野公园植物群落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82-6685.
[37]赵艳玲,阚丽艳,车生泉. 上海社区常见园林植物固碳释氧效应及优化配置对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4,04:45-53.
[38]于冰沁,谢长坤,杨硕冰,车生泉. 上海城市社区公园居民游憩感知满意度与重要性的对应分析[J]. 中国园林,2014,09:75-78.
[39]宋亚男,车生泉. 上海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1,02:16-24.
[40]车生泉.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对策[J]. 风景园林,2011,02:21.
[41]张凯旋,车生泉,马少初,王瑞,达良俊. 城市化进程中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和动态响应(Ⅵ):上海外环林带群落多样性与结构特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1-14+74.
[42]车生泉.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雨洪调控[J]. 风景园林,2011,05:157.
[43]沈子欣,阚丽艳,车生泉. 生态植草沟结构参数变化对降雨径流调蓄净化效应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5,06:46-52.
[44]陈舒,阚丽艳,谢长坤,车生泉. 上海地区不同结构雨水花园对径流的去污效果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5,06:60-65.
[45]臧洋飞,陈舒,车生泉. 上海地区雨水花园结构对降雨径流水文特征的影响[J]. 中国园林,2016,04:79-84.
[46]于冰沁,车生泉,严巍,谢长坤. 上海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标及低影响开发技术示范[J]. 风景园林,2016,03:21-26.
[47]张杨,于冰沁,谢长坤,车生泉.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海城市社区游憩机会谱(CROS)构建[J]. 中国园林,2016,06:52-56.
[48]于冰沁,田舒,车生泉. 从麦克哈格到斯坦尼兹——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风景园林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嬗变[J]. 中国园林,2013,04:67-72.
[49]汤雨琴,郭健康,靳思佳,沈琳,车生泉. 郊野公园游憩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05:79-88.
[50]靳思佳,孙超,车生泉. 古树名木与城市结构关系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02:17-23.
[51]周娴,靳思佳,车生泉.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空间特征与私密度关系研究——以杭州为例[J]. 中国园林,2012,05:99-103.
[52]严巍,张建宇,靳思佳,车生泉. 城市林荫道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03:82-87.
[53]张建宇,靳思佳,柳潇,车生泉. 城市林荫道概念、特征及类型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04:1-7.
[54]潘桂菱,靳思佳,车生泉.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结构与绿量相关性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04:56-62.
[55]于冰沁,车生泉,田舒. 高速公路的景观生态系统恢复策略[J]. 公路交通科技,2012,11:145-152.
[56]阚丽艳,陈伟良,李婷婷,汤雨琴,车生泉. 上海辰山植物园雨水花园营建技术浅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2,12:70-73+80.
[57]于冰沁,田舒,车生泉.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生态敏感性分析及规划策略[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738-743.
[58]陈子涵,陈丹,车生泉. 淀山湖沿岸村落“海绵城市”应用模式探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6,04:12-20.
[59]车生泉. 西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实践及启示[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21:47-53+63.
[60]车生泉.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A]. .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专辑[C].:,2001:8.
[61]车生泉,倪文峰,靳思佳. 城市公园节约型植物群落评价体系研究[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下册)[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10:3.
[62]车生泉,郑丽蓉,宫宾,张婷,倪文峰. 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保护设计的方法[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SLA)、日本造园学会(JILA)、韩国造景学会(KILA).第十一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SLA)、日本造园学会(JILA)、韩国造景学会(KILA):,2008:11.
[63]张建宇,靳思佳,车生泉. 城市林荫道历史演变、特征和发展对策研究[A]. 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C].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6.
[64]杨学军,许东新,金为民,车生泉.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体系建设初探[J]. 上海农学院学报,2000,02:132-137+141.
[65]周琦,季旭华,车生泉. 上海市外环线人工植物群落调查——以2000年段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04:416-423.
[66]艾光艳,车生泉,马燕青. 不同覆膜时间对复式草皮生产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06,01:33-35+44.
[67]陈明玲,靳思佳,阚丽艳,郭健康,车生泉. 上海城市典型林荫道夏季温湿效应[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06:81-85.
[68]栾晓峰,车生泉. 城市人工绿化带鸟类群落特征研究[A].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国家环保局自然保护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司、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国家环保局自然保护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司、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