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行动体系的责任结构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行政责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深层反思》,《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治理范式的信息结构、交易费用和学习机制》,《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公民问责制:理论意义与制度设计》,《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
《统计数字的多维解读与理论诠释》,《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0期。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权力的恣意与权利的贫困:建构和谐社会的二维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
《行政责任工具的类型学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政府解辩性责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途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政治学分析》,《探索》2009年第2期。
《公民问责的行动模式及其要素分析》,《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
《闹大现象的生产逻辑、社会效应和制度情境》,《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1期。
《公民问责的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探索》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监督权的制度逻辑、内在贫困和建构维度》,《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行动的选择与制度的逻辑——对“闹大”现象的理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5期。
《街头官僚的空间诠释——基于工作界面的比较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基于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事件的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街头官僚及其行动的空间辩证法——对街头官僚概念与理论命题的重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制度的虚置与行动者的缺席——基于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问题的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探索》2011年第4期。
《能力短缺条件下的双边动员博弈——政府维稳与公民闹大及其关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公民网络问责:行动逻辑与要素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治理体系碎片化背景下的“闹大”现象》,《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2年第1期。
《言说的短路与表达的困境——公共行政中的话语危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2期。
《从科学与艺术到社会设计——公共行政隐喻的后现代转向》,《行政论坛》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
《公民抗争行动与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与解释》,《人文杂志》2012年第3期。
《社会诚信体系的制度建构》,《光明日报》2012年7月28日。
《以公民行动建构政府责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3日第338期。
《从独白走向对话——网络时代行政话语模式的转向》,《东南学术》2012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象征性行动与制度实施——以公民申请财政信息公开事件为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社会建构主义视阈下的公共行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2月8日第415期。
《技术理性与行政之恶——读<揭开行政之恶>》,《理论探索》2013年第1期。
《实践、制度与理念之间的互动及其张力——基于中国行政问责十年历程的理论思考》,《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1期。
《“制度论”与“道德论”——两种行政责任机制的比较分析》,《行政论坛》2013年第2期。
《行政之恶的现实经验及治理途径》,《学习论坛》201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敬业精神的社会建构》,《光明日报》2013年4月18日。
《政府责任理念的扩散及再生产——基于行政问责话语演变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5期。
《街头行政:概念建构、理论维度与现实指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与政府再分配责任》,《光明日报》2013年10月2日。
《政府回应中的多重悖论——应对网络舆情的政府行为分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
《政府回应中的紧张性及其解析——以网络公共事件为视角的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文摘》2014年第2期转载。
《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及其实践——以天津市情况为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工会工作》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反思》,《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行动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19日。
《纪律空间中的权力表演——基于行政服务中心的解读》,《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5年第7期全文转载。
《信息支付与权威性行动——理解“闹决”现象的二维框架》,《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第2期。
《行动者的定位及其激励——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国家荣誉的社会认知——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10期。
《网络时代的政府回应制度》,《学习时报》2015年12月28日。
《发挥国家荣誉制度的治理功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24日。
《深化改革须强化行政问责》,《学习时报》2016年6月23日。
《社会冲突的治理技术及其演进逻辑》,《理论探讨》2016年第4期。
《国家荣誉实践的结构和过程及其问题》,《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治理技术的社会建构——以国家荣誉实践为例》,《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模糊的社会——国家治理的信息基础》,《学海》201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价值分配的国家逻辑——以“典型政治”及其运作为例》,《新视野》2016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23期全文转载。
《从“不讲道理”到“协商对话”——社会治理机制的转型》,《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5期。
《基层协商民主的治理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19日第1069期。
《基层协商民主的比较优势及其发展路径》,《行政论坛》2016年第6期。
《问责转向的进与退——以十八大为节点的比较分析》,《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
《在清晰与模糊之间——国家治理的信息逻辑》,《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3期。
《街头官僚的时间政治——以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时间为例》,《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国家治理的信息基础及其限制》,《学习时报》2017年6月12日。
《基层协商民主的扩散瓶颈分析——基于政策执行结构的视角》,《探索》201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
《制度演化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廉政账户”为例》,《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大事化小与小事闹大:大国治理的问题解决逻辑》,《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民意技术的形与质——群众路线与协商民主的比较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国家治理技术的演进逻辑——以流动人口管控的实践为例》,《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城市治理的清晰化及其限制——以网格化为中心的分析》,《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9期。
《政策过程的模糊性及其策略模式——理解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学海》201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
《街道的多元意象及其治理机制——基于街道类型的空间分析》,《新视野》2018年第1期。
《城市治理的信息基础》,《学习时报》2017 年12月4日。
《政策执行——平衡清晰性与模糊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7日。
《乡村黑恶势力的生成逻辑及其运作机制》,《国家治理》周刊2018年3月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