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Location: Home >> >>

切中当下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现实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新”在哪里?

Release time:2022-11-15 09:37:00

11月12日,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第三届治理现代化论坛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特征、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意义,人民城市建设等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李琪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从主体体量的维度来看,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发展目标的维度来看,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文明协调的维度来看,强调“两手共抓”,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生态保护的维度来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国际关系的维度来看,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刘世军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鲜明指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战略意义和时代意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确方向、基本原则和使命任务,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绚丽华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是人口规模巨大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民主;是求共识促和谐、大联合大团结的民主,是独特的、独有的、独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育长罗峰教授认为,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现代化的论述,所归纳的5个方面中国特色和9个方面本质要求,以及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5个方面重大原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观,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其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目标导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则。

解放日报社原党委副书记、高级编辑周智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新中国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长期探索和创新突破的结果,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根本途径。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两条历史主线展开历史进程 :一是领导和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二是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说领导和推进革命、建设、改革是一条明确的主线,那么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则是另一条主线,也可称之为复线。这两条线相互交织、相互映照、相互支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历史交响。在初心使命牵引下,这两条主线共同构成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变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上海市社科规划办主任李安方研究员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也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切中当下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现实困境,也切中当下西方现代化理论解释力不足的思想困境,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西方对现代化理论的垄断,是对现代化理论进行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教授基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分析,提炼出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四种实践逻辑,即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协调全局,坚持问题导向、面向现实难题,坚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城市工作。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在五个维度上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即进一步明确“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指导地位,进一步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明确人民群众是城市治理的主体,进一步将党建引领和法治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彭勃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超大城市面临的治理难题有四个,一是高度积聚性,二是高度复杂性,三是高度流动性,四是高度脆弱性。我们要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城市建设与治理,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即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单列一章,体现了对于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董幼鸿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入理解:一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二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地谋划安全发展之路;三是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一体化建设;四是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基层社会安全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设计;五是将事前的风险防控与事件处置的保障相结合。

上海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德平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特色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规模巨大。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高达18%,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意味着我们一个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全球现代化规模将翻一番。二是整体迈入。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敢于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即便是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不是所有人整体迈入现代化。三是艰巨复杂。因为人口规模巨大,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是世界上最难的现代化,难就难在如何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如何处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把这个特色放在五个特色之首,充分说明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特征、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最大国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七部分专章阐述依法治国,对未来五年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谋划和部署。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蔡爱平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策略和技术更加理性、智慧和成熟。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在法治实践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把握好、坚持好、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通过与西方民主作比较分析,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汪仲启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过程民主、整体民主、治理民主、结果民主、国家民主,是注重民有、民治、民享相结合的民主,是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实质性民主。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府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主办。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文汇报、市社联学会处

联系邮箱:mengning01@yeah.net

CONTACT US
021-62934788
ciug@sjtu.edu.cn
200030
Xinjian Build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954 Huashan Road, Shanghai,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