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Location: Home >> >>

胡伟:以城市治理创新撬动卓越全球城市建设

Release time:2017-05-19 10:57:0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伟2017-05-18

 

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主要不在于高楼大厦和物质条件,而在于城市的灵魂,在于她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气质和韵味。



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战略愿景,指出要全面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让人民拥有更好生活。要让十一次党代会规划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还需要全市上下使出“洪荒之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特别是要以城市治理创新为杠杆撬动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查找制约朝着令人向往的卓越全球城市迈进的“短板”,不断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管理水平。

上海已到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曾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这也是上海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法宝。今后五年,上海要力争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全球大都市中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实现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当前,上海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上海要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就必须加大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力度、速度和强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为此,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试验田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我们目前在一些工作中,比较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即使某些改革创新也形成了“路径依赖”,这越来越成为阻碍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有新作为的瓶颈。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真正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上有新作为。

上海要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上有新作为,就必须在推进社会治理尤其是城市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首先是要克服“短板效应”,找出制约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瓶颈所在,尤其是要找出影响城市能级提升的短板,集中力量加以破解,以城市治理创新为杠杆撬动令人向往的卓越全球城市建设。

通过“补短板”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主要不在于高楼大厦和物质条件,而在于城市的灵魂,在于她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气质和韵味。正像党代会报告所描绘的:创新之城充满活力、更有朝气,人文之城公正包容、更富魅力,生态之城更具韧性、更可持续——上海将成为国际人才云集、中外文化交相辉映、现代和传统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更加怡人。

而要打造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还有很多“短板”要补。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一个超大城市也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应该看到,与国内的城市治理水平相比,上海还是比较细致的,这是上海能够成为中国独具魅力之城的原因所在。但是,对标国际上的卓越城市,上海的管理还不够精细,城市还不太宜居。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如何从以往注重城市建设向注重城市治理转变,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如何拿出“绣花”的功夫和绝活,如何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攻克。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委每年确定的“一号课题”均关乎中央对上海“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定位要求,关乎上海改革发展的大局和干部群众的期盼。去年被列为“一号课题”的“补短板”,就直指城市交通秩序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两个老大难问题,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一定效果。

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着力补短板、强管理、促公平、提质量,让人们安居乐业。必须认识到,短板就是主要矛盾,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针对涉及面广、最难啃的“硬骨头”,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施策,抓落实见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一定要牵住城市发展的“牛鼻子”,带动深水区的改革,以“补短板”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上海作为排头兵、先行者,有基础有条件,应当走在前头,开创新路,破解制约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制度性短板。为此,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抓手,着力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制度创新。抓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抓改革攻坚,要更加注重持续深化与确有成效;抓民生改善,要更加注重均衡性和群众获得感;抓城市管理,要更加注重消除隐患、防范风险;抓补短板,要更加注重市区协同、攻坚克难。

以协同治理推进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

要以“补短板”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大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力度、速度和强度,就需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的系统集成,发挥自贸区改革、科创中心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联动效应,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树立系统思想,注重改革举措配套组合,同时要强化自贸区改革同全市改革的联动、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和发展融为一体、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双轮驱动、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协同推进,不断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管理水平。当前,尤其要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建立多元共治的制度体系为导向,大力进行“协同治理”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

发挥自贸区改革、科创中心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协同治理和协同创新效应,是当前优化上海城市管理和治理的短板和关键。目前,上海的不同领域的工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各自为政的状态,造成改革的“碎片化”。今后几年,上海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完善创新促进机制,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创新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模式。同时,还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激发市场创新动力的收益分配制度,优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这些改革,如何与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形成联动?如何与创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彼此衔接?如何与上海的民主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产生共振?如何与激发城市的文化活力和软实力相互促进?这些都是亟待探讨的课题。正如党代会报告所指出的:强化改革创新联动和辐射带动,完善自贸试验区改革与全市重大改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机制,促进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城市治理的顶层设计,不能各自为政、零敲碎打,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从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入手,注重各个系统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同时还要抓住主要矛盾,并由此带动对于其他矛盾的解决,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兼顾,提纲挈领。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管理和协同治理新格局,为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奠定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博导

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雍凯

 

 

CONTACT US
021-62934788
ciug@sjtu.edu.cn
200030
Xinjian Build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954 Huashan Road, Shanghai,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