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城市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0-11-01点击次数:4247
分享到:


11月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为主承办的2020全球城市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系“世界城市日”主题活动之一论坛主题为“提升社区和城市品质”。

2020全球城市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应急治理研究院承办。

出席本届全球城市论坛的有上海市、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的领导,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丹麦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界、政界、业界嘉宾,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远超往届。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充分肯定了过去四年全球城市论坛的成功经验和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指出全球城市论坛的历届会议主题都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完美契合。同时他强调,在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本届论坛的顺利举办既反映了各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合作与共、携手抗击疫情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各界为全球城市治理贡献专业智慧的情怀担当。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致辞中代表主办方热烈欢迎与会代表和各界人士。他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建校历史,鼓励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继续发挥高校智库的影响力,强化校地合作、理论研究和咨政启民等方面工作。同时寄语全球城市论坛,对外要进一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讲好中国城市治理的故事;对内要积极引进国际城市治理的先进经验,吸引更多一流人才、机构和组织汇聚上海,持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赵奇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此次全球城市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提升城市和社区品质”指出,中国正进入一个迫切需要“治理”的城市发展新时代,技术创新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而信息技术下沉基层社区是未来上海市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方向。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姜文宁主持。

 

论坛举行了首届“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的颁奖仪式。“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是在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人民网上海频道联合主办。评选活动于2020年5月启动,历时5个月,经过案例征集、初评、实地考察和终评等环节,最终从报送参评的100余项案例中,评选出最佳案例10项,优秀案例8项。

8项优秀案例(排名不分先后):以精细化治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上海市静安寺街道推动“一网统管”在基层的场景化应用(报送单位:静安寺街道办事处);让科学城人才诗意栖居—打造张江乡村人才村(报送单位:张江镇人民政府);从“弄堂文化”到熟人社区—共和新路街道建设“幸福里弄”(报送单位: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办事处);“加减乘除”创建“十里春枫”服务型居委会(报送单位:徐汇区枫林街道办事处);“幸福老人村”—农村养老新模式(报送单位:松江区叶榭镇人民政府);建设人民城市15分钟生活圈—菊园新区服务型社区(报送单位:嘉定区菊园新区管理委员会);浦兴路街道机制创新助力“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报送单位: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浦兴路街道办事处);从“微更新”到“微治理”—打造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精细化治理模式(报送单位: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代理院长胡近、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人民网上海频道总经理金煜纯为获奖案例颁奖。

 

     10项最佳案例(排名不分先后):以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融合绘就秩序之美、温度之美、城市之美—人群密集空间风险防控的“黄浦方案”(报送单位: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总控室、驾驶舱、仪表盘、总客服—静安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报送单位:静安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从一个部门到N个部门,从政府到社会—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报送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平方米的幸福—宝山路街道701户告别“手拎马桶”(报送单位:静安区人民政府宝山路街道办事处);“一网统管”精细化管出文明城区—浦东首创“智慧文明”应用体系(报送单位: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众人拾柴共建上海“水上会客厅”—浦江游览(报送单位: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互“让”三尺又何妨?—东亚太平金砖大厦公共空间提升(报送单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实施“街道标准”,推动“睦邻驿嘉”—以标准化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报送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嘉定镇街道办事处);进博会保障的新帮手—“一网统管”青浦城运精细化管理模式(报送单位:青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网统管”筑就魔都风雨结界—上海防汛中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报送单位: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斯宪,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金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巡视员徐诤,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社长刘士安,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为获奖案例颁奖。


论坛举行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2020)的颁奖仪式。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近七十所高校的81支队伍报名参赛。大赛决赛中15支队伍进行了案例分析、评委答辩和观众质询等环节的比赛,最终,经评委讨论及大众投票,上海交通大学早安工具人队、上海交通大学博学笃志队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昆山片玉队荣获一等奖;山东大学OceanWe队、苏州大学足履实地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郑州大学联队射圃队荣获二等奖;香港科技大学美丽家园建设队、中国政法大学比赛特工队以及四川大学山止川行队荣获三等奖;王艺淳等6人荣获大赛人气选手奖。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周群,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叶国标为获得三等奖团队颁奖

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阮仁良、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沈伟忠为获得二等奖团队颁奖。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为获得一等奖团队颁奖。

 

《世界城市日活动成果精粹·2019》(中英文版)、《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徐汇实践》(英文版)、《探索城市善治:理论反思与国际实践》三本新书在论坛上首发。

《世界城市日活动成果精粹·2019》(中英文版),精选国内外嘉宾在2019年城市日活动中的主旨演讲和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全球城市与文脉传承、城市群与协同发展、城市治理与创新发展、城市地下空间与开发利用、健康城市与生态建设、智慧城市与交通安全、住房保障与终生教育等主题,分享各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经验成果。

《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徐汇实践》(英文版)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了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在精细化治理方面的新实践和新探索,主要涵盖城市更新保护、生态环保、服务优化、平安构筑、社区共治、居民自治等内容。此次英文版的出版,旨在向全世界推广城市治理的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探索城市善治:理论反思与国际实践》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组织翻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治理译著系列之一,汇集了诸多北美、欧洲和亚洲城市追求善治目标的案例,呈现了城市善治的核心价值所在,展示了城市善治实现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的互动逻辑。

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金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录法共同发布新书。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数字治理与应急联动实验室”揭牌。“数字治理与应急联动实验室”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共建,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实验室主要以城市应急管理为研究领域,将理论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借助大数据分析、系统工程、机器学习等技术方法,围绕防汛防台风险预警防控及仿真平台构建“数据-模型”驱动的灾备资源布局、面向多灾种重大灾害的城市韧性构建、城市动态应急预案的敏捷设计四个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上海市委市府副秘书长赵奇、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数字治理与应急联动实验室”揭牌。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陈晓红,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叶嘉安,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郑永年,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局首席城市专家梅柏杰Barjor Mehta,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健康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录法主持了主旨演讲。

 

下午的平行分论坛围绕“提升社区和城市品质”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分为新兴技术与协同治理、宜居城市、未来社区、城市应急管理、城市文化与形象五个专场。

新兴技术与协同治理专场,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校、企业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与会学者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数字政务、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就,重点探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及政策顶层设计,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与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未来全球城市发展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思考。通过技术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促使善治的实现。 

宜居城市专场,吸引了国内外数十位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业界领袖参与。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宜居性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议题,城市宜居的内涵包括安全可靠、居住可负担、生活便利、环境美好、公共服务优质等多方面。基于此内涵,与会嘉宾从城市住房、空间布局、土地规划、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总结了宜居城市建设的国际与中国经验,并针对理论认识、理念创新和实践体会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话与探讨。

未来社区专场,吸引了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的参与。与会嘉宾围绕技术何以为基层治理赋能、多功能社区综合体建设与社区发展、后疫情时代未来社区的新样态、新治理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如何深入系统地剖析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寻面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未来的社区治理新思维、新方案和新举措,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议题。

城市应急管理专场,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嘉宾参与,与会嘉宾围绕城市应急管理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重点探讨了防灾减灾、风险治理与应急救援领域的历史经验、应急预案、政策创新与新兴技术等。特别是面向后疫情时代,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建言献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城市的应急管理应加强知识共享与学习互鉴,共同促进全球城市应急能力的提高。

 

城市文化与形象专场,邀请了来自海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围绕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城市形象需要有效的传播策略,以促进城市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实现文旅融合的长远目标。同时,在城市文化的层面,全球城市也应当相互学习和借鉴治理经验,促进全球城市的交流与互动。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于2016年10月30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旨在建成国际知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优秀人才汇聚培养基地和高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成立以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自身实力。一是创新组织体制,探索市校共建新模式。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二是创新汇聚机制,探索队伍建设新模式。研究院利用“旋转门”、双聘等多种机制汇聚城市治理的研究人才,形成了“小核心、大外围”人才体系。三是创新研究机制,探索学科交叉新模式。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文理医工农多学科优势,围绕城市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城市生态与环境治理、城市形象与网络传播、城市安全与社会治理五大研究领域进行持续研究,在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Nature、Science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四是创新咨政机制,探索政学互动新模式。截至2020年9月,研究院共报送咨政建言512篇,批示和采纳257篇次,其中副国级以上领导批示42篇次、正部级领导批示和采纳58篇次、副部级领导批示和采纳101篇次。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荣获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8年度大学智库百强,2019年入选“上海高校智库”一类智库,2020年入选“上海市重点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