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全球城市论坛2025之“人工智能+”城市治理创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建楼成功举行。本次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致公党上海市委科技委、致公党徐汇区委、致公党闵行区委和致公党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协办,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支持。论坛集聚政、学、企多方代表,围绕人工智能(AI)赋能城市治理创新而展开深入探讨。上海市住建委、致公党上海市委、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单位的领导出席并致辞,多位专家和业界人士进行了主旨演讲。来自全国29个城市的32个优秀案例进行了交流展示。本次论坛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智慧政务、智能社区、智慧应急、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最新创新实践,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与实践经验。

(论坛全景)
开幕式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孔令和教授主持了开幕式环节。

(孔令和主持)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朱成宇在致辞中,代表上海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各位来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社会运行模式,为城市治理带来了机遇。他指出,上海市住建委正积极探索智能辅助审查、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对燃气等关键设施进行实时感知,以及利用AI智能评估预警既有住房安全风险状况,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

(朱成宇致辞)
致公党上海市委常委、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长聘教授唐宁玉受致公党上海市委领导委托,代表协办本次论坛的致公党上海市委各个基层组织致辞。唐宁玉主委表示,今年正值致公党建党百年,致公党上海市委贯彻中央统战部门“两个融入”的要求,正积极围绕“人工智能+”议题开展调研,动员各界党员们为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而奉献力量。

(唐宁玉致辞)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信息官叶利生指出,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为城市带来了实现“绣花式治理”(精细化治理)的新空间,同时也强调了AI应用必须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多元异构数据融合治理;二是动态适配的应急治理能力;三是包容性AI数据治理,确保技术红利能够公平、广泛地惠及全体市民。

(叶利生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对各位领导和来宾的莅临表达了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介绍了研究院在AI+城市治理领域优秀案例评选中积累的经验和洞察。

(吴建南致辞)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教授、致公党闵行区副主委陈杰主持,共有五位嘉宾带来了精彩分享。

(陈杰主持)
致公党上海市委科技委主委刘燕刚带来了题为《AI介入健康社区营建可行性探讨》的主旨报告。他探讨了AI如何整合“天、人、地”多维数据(如出生时间、体征、基因测序),从而实现个人和群体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预警,为社区健康营造提供了新的科技思路。

(刘燕刚报告)
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高丹分享了《智理有Ai全域赋能--上海市宝山区“全科社工·AI助手”助力基层治理“跨前一步”》,介绍宝山区基于“社区通”平台推出的垂类AI模型“小鲸”如何应用于对策优化、项目策划、政策解读和AI全自动巡查等四大场景,有效帮助基层社工减负并加速其专业成长。

(高丹报告)
开封市委组织部正处级巡察专员张宏永做了《开封市打造“共赢公益志愿者”智慧平台》的分享,详细介绍了平台如何通过对志愿者的活动进行评价和荣誉授予并结合爱心商家提供的折扣等激励机制,实现“干有所得、干有所荣、干有所利”,有效激励更多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

(张宏永报告)
中电科数智副总经理王敬平带来了《城市运行“AI+一网统管”:电科经验》的分享,重点介绍了中国电科在城市运营管理中应用AI和“一网统管”的经验和解决方案,尤其基于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数字底座,赋能高效组织“一件事”模式,并在高空抛物、防台防汛、跨门经营等典型场景中实现了集成化和智能化管理。

(王敬平报告)
万物云城副总经理张剑以《共创城市理想之地-焕新城市智能服务》为题进行报告。他阐述了“理想之地”的模型和构想,并介绍公司所研发的全域智能平台和“灵石”AI大脑,实现通过科技和运营的高效整合,对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基层治理和物业管理进行转型升级,共创城市的理想生活。

(张剑报告)
分组研讨
论坛随后举行了四组平行分论坛。第一组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杰教授主持,论坛主题为“智慧城管与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研讨内容围绕AI在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和精细化治理中的应用展开,案例包括成都高投城市资源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波的《物业化智治模式下的智慧城管解决方案探索》、厦门市思明城市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可年的《AI赋能: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智慧治理新模式》、珠海大横琴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亚平的《智慧平台赋能横琴城市治理》,以及深圳市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河流水质科技服务分公司总经理张晓鑫的《AI智能识别,助力啃下排口管理“硬骨头”》。本组讨论聚焦于如何将AI和智慧平台应用于城市公共资源经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精细化治理,以及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解决如河流水质排口管理等城市顽疾,体现了AI在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中的精细化实践。

(第一平行小组: 智慧城管与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
第二组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单峰主持,主题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赋能与社会救助”。议题聚焦于AI和大数据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中的作用,分享包括上海市崇明区大数据中心主任王永坤的《智视中枢:跨岛广域多源异构系统建设与应用》、宜兴市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副主任任鹏的《AI赋能城市运行管理 让数据“说话”、风险“预知”、吹哨“先行”,解锁城市治理新效能》、南昌市西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漆鸿彬的《数智西湖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深圳市坪山区石井街道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海娟的《超大型城市城中村治理难题创新解法:深圳市坪山区石井街道“三全”AI赋能协同共治》,以及宝鸡市民政局张瑞昌的《“智”存高远、“慧”民无限一大数据技术助力精准、高效、智慧社会救助》。讨论重点在于利用新技术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能、创新解决城中村治理难题和实现精准智慧社会救助。

(第二平行小组: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赋能与社会救助)
第三组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黄晖主持,主题为“应急安全、城市生命线与网格化治理”。本组讨论侧重于AI技术在城市安全和基础设施维护中的应用。研讨内容包括无锡市城运中心副主任张贞哲的《“5G+无人机+AI”城警联动赋能城市治理项目》、宝鸡市渭滨区智慧城市治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李永高的《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渭滨区构建“网格四长制”基层治理新路径》、同济大学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助理胡群芳的《城市供水管网安全风险动态监测与爆管智能预警》、南通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副主任胡高明的《智治违建:南通智慧高效违建治理新体系》,以及济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科长姚华的《数智赋能城市生命线工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济宁》。讨论聚焦于利用AI、5G和无人机技术实现城市应急联动、城市生命线工程(如供水管网安全)的安全预警和数智化管理。

(第三平行小组: 应急安全、城市生命线与网格化治理)
第四平行小组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俞俊利副研究员主持,主题为“环境、出行与智慧生活服务”。研讨围绕AI赋能城市环境、交通出行和生活服务展开,讨论了北京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俊的《朝阳环境城市生活垃圾智慧焚烧系统》、美团骑行研究院副院长方辉的《“感知一预测一联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共享出行未端治理实践》、上海智远慧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颜宇星的《上海光华医院AGV智慧停车库》、上海脉策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李庆华的《您的ai城市旅游搭子》,以及北京云迹科技科技有限公司总监杜瑶的《复合多态机器人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议题着眼于AI、机器人等新技术如何优化城市环境服务(如垃圾焚烧)、提升城市出行效率和管理(如共享单车治理、智慧停车),以及创造智慧化的旅游和生活体验。

(第四平行小组: 环境、出行与智慧生活服务)
本次“人工智能+城市治理”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全国各地在AI赋能城市治理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也为政、学、企多方搭建了高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未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将继续致力与各界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建设更智能、更精细也更有温度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撰稿:孟楚岩、石曼卿、孙红亮
审核: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