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库论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治理与最佳实践”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4-12-31点击次数:202
分享到:

2024年12月31日上午,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上海智库论坛,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治理与最佳实践”展开讨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邀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董幼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韩志明教授、吕守军教授、张攀副教授、陈一帆助理教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郑冠杰副教授做了主旨分享,多位政府代表及智库单位代表参与此次论坛。

开幕式上,吴建南教授致辞,欢迎各位学术界及实践界代表参与研讨,希望本次论坛通过学术报告、实践经验分享及富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集中研讨,以期探索在数据局成立背景下上海未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

图1 论坛全景图

图2 吴建南教授致辞并主持论坛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董幼鸿教授介绍了当前“一网统管”面临的城运平台、热线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三平台协同融合的挑战和对策,认为当前平台融合还存在数据跨层级共享难等四方面挑战,可以通过理顺组织结构、强化考核机制、完善立法、增加数据员岗位编制四条路经回应这些挑战。

图3董幼鸿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韩志明教授探讨了社会治理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反协同问题”,即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据覆盖面更广、颗粒度更细,这导致了部门间需要在数据工作方面进行更复杂的额外协同工作,降低了部门协同的效果。

图4韩志明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张攀副教授关注基层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增负减能”问题,通过对三个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城运中心的基层治理数据平台可以成为牵引层级协同、部门协同,实现基层“减负增能”的“突破口”。

图5张攀副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陈一帆助理教授通过一项在美国和日本进行的跨国比较研究,发现基于数字技术的在线采购平台对采用不同采购政策的国家政府的可持续采购行为产生差异化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影响机制。

图6陈一帆助理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吕守军教授委托贺一舟博士生作报告,以S市征信数据产品为例,揭示了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中,包含制度互动、催化领导、技术嵌入等要素的协同作用机制可以化解由于产权支离破碎造成的数据要素利用率不足的 “反公地悲剧”现象。

图7贺一舟博士生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郑冠杰副教授报告了当前在城市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多模态数据语义融合技术、虚实共生的大规模城市仿真技术、可泛化的城市智能决策生成技术等。

图8郑冠杰副教授发言

来自上海市府办、市数据局、市12345热线办、青浦区数据局、崇明区大数据中心、浦东新区城运办公室等部门的6位政府实务专家参与了研讨并发言,畅谈对数据治理等未来重点工作的思考。当前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在体制改革、基层网格融合、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一系列当前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涉及协同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上需要有所突破,才能进一步提升数据治理效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

图9 政府实务专家交流研讨

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充分发挥数据局统筹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职能,需要在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两方面开展工作,为数据要素流动破除制度和技术障碍;同时,需要谨慎寻找公共数据运营过程中行政逻辑和市场逻辑的平衡点,使数据既能服务于公共利益,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图10 与会嘉宾会后合影

在数据局成立、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背景下,上海市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上海各区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工作抓手,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深入推进体制变革、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取得了一系列协同治理的显著成效,亟待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围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也需要进一步谋篇布局、补齐短板,探索解决目前数据治理等领域协同机制运转不畅的“痛点”问题。本次论坛立足于上海各区的典型实践和政策要求,总结协同治理先进经验、探究未来推进数字化转型不同领域协同治理的新突破,论坛的顺利举办为高校智库学者和政府实践专家搭建了分享交流、集中研讨的平台,对启发未来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