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竞接受“人民论坛调研组”采访,相关点评建议纳入调研报告并发表在人民论坛网
发布时间:2024-12-17点击次数:136
分享到:

编者按:人民论坛网发表人民论坛调研组撰写的《调研中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安徽实践——以合肥市、芜湖市为例》一文,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熊竞对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如何让城市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点评,他认为:

“合肥、芜湖作为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其基层治理实践为人民城市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提供了可以借鉴参考的样本。如何让城市在新发展阶段继续重塑新动力、新优势,一方面需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通过让更多主体享受城市红利并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全周期、智能化、韧性化的基层治理来拉长城市长板,规避城市短板,进一步发挥规模化城市‘发动机’的作用,带动系统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调研中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安徽实践

——以合肥市、芜湖市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多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日趋多变,基层治理可变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如何因地制宜,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到实处?在城市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治理手段与治理要求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人民城市建设?近日,人民论坛调研组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等地,对城市基层治理情况展开调研。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

人民论坛调研组在安徽芜湖市镜湖区汀棠街道园丁社区看到一组画面,社区改造前后大不一样。居民老鲁说,小区的园丁二区2000年建成,共有26栋79个单元900来户居民。改造之前的园丁二区存在环境脏乱差、机动车辆乱停放、小区道路坑洼、雨污水混排、空中缆线杂乱等现象。为解决这些“疑难杂症”,社区可没少费心。

去年7月,有13年社区工作经历的钱萍调到园丁社区担任书记,她把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做法带到了园丁社区。钱萍说,“我们落实省、市组织部门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网格)党支部建设的要求,让党支部和小区、网格深度融合,建立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微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架构,党组织始终领导社区治理全过程。如今改造后的小区,立面翻新、楼道修缮、道路提升、景观优美、绿化亮化,颜值升了,品质提了,很多老居民又搬回来了!”

而130公里之外的合肥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光明社居委,他们面临的工作难点是回迁小区居民多、城市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怎么破解难题,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磨店社区党委书记胡浩的答案是——向组织优势要治理效能。首先是建立小区驻点服务工作站,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作站负责人,社区工作者和红色小管家作为团队成员,定时定点定职责,小区支部实体化运转。“在这个基础上,建立104个楼栋平台,形成高效便捷的民声呼应机制,协助解决居民大小问题1300余件。”胡浩说。

在合肥市,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已成蔚然之势,“人往基层走、资金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成为共识。合肥高新区新成立塘岗、柏堰两个社区服务中心,推动今年新招录的60名年轻干部及党政储备人才下沉社区服务中心实践锻炼。今年以来,合肥高新区开展基层干部及基层党建工作大调研67次,按季度召开基层党建推进会,建立基层党建和业务融合等长效工作机制,实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并进行调度。

2023年,合肥市常住人口超过980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对城市基层治理提出新的要求。人民论坛调研组了解到,合肥市出台《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若干举措》明确提出将“支部建在小区上”,组建“小区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红色小管家”小区治理团队。2023年起,该市坚持“一小区一网格”“一网格一组织”,打造基层治理核心“枢纽”,全面调整优化小区(片区)党组织设置,将全市4700余个小区进行网格划分,对开放小区和独立楼栋,按照每500户左右整合为一个片区,共成立3800多个小区(片区)党组织,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

合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大维表示,合肥市持续推动党的组织建在小区,红色阵地筑在小区,治理力量沉在小区,党群协商议在小区,急难愁盼解在小区,将党建的“红基因” 融入基层治理“微细胞”,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无论是合肥市还是芜湖市,筑牢基础组织、持续推动党的组织链条向下延伸都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芜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翟清福介绍道,芜湖市以党建引领为主线,统筹各方资源汇聚到小区,在精细化治理上持续下好“绣花”功夫。按照“一小区一网格、一网格一支部”要求,以成建制小区为单位,扎实推进小区党支部领导下的“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全市符合条件的1241个小区全部成立党组织,逐步形成“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小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

近年来,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群众在哪,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以党的组织下延带动资源力量下沉,以做实党建工作带动做优为民服务,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

人民论坛调研组认为,基层治理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微场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细胞”,是加强社会治理的“微单元”。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发挥组织优势,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坚强战斗堡垒。

队伍建设:建强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安徽大力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为高质量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有效支撑。芜湖市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全面核定城市社区工作者员额,由各县市区、开发区统一组织选聘。芜湖市大力畅通社区工作者出路,每年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镜湖区园丁社区的党委书记钱萍正是通过优秀社区书记招考,进入公务员序列。近三年,全市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社区工作者共有21人。

合肥市建立社区工作者缺额补充机制,实行区级集中统一招聘,持续为社区工作者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如合肥新站高新区近年来累计公开招聘102名社区工作者。2022年以来,先后把33名社区工作者吸纳进“两委”队伍,12名优秀“两委”干部通过选拔担任社居党组织书记。

“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力求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合肥市瑶海区委副书记陈莉莉说。合肥市瑶海区把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城市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工作,围绕选、育、管三个环节持续发力,坚持把选优配强社区(小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

合肥市瑶海区恒通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龚雪也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社区书记。她2007年2月到社区工作,从最基础的事做起,2010年入党,2012年担任社区副书记,如今的龚雪也挂任街道党工委委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龚雪的“责任地盘”恒通社区辖区面积0.56平方公里,近1.7万常住人口,辖区14个住宅小区,其中8个为老工厂宿舍区,平均房龄超过40年。她和她的同事、红色管家、志愿者们一起积极探索小区治理模式,形成“永久”恒通党建品牌。她在合肥市社区书记“亮晒比评 争当先锋”擂台赛上还获得了一等奖。谈到为民服务,龚雪深有体会:“从前开个会,当面叫也没人应。现在通知一发,大家赶着来。居民也是亲人,作为社区干部,我们用服务体现价值,用心用情服务,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

“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逐步提高,这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自身价值被重视和认可。这也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也让我们在职业规划上有了更多的期待。”有17年党龄的“80后”合肥经开区环翠居民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程丹对社区工作充满热爱。她表示,这些年,社会治理作为大的课题在研究,社区作为打通居民的“最后一米”,这意味着社区工作要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化协同治理”模式发展,这也要求我们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应急管理能力等,向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无为市无城镇双桥社区的做法是,通过大走访大摸排,推选出一批讲政治、有公信、懂治理的党员进入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无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兆强介绍,这一做法既贯通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治理链条,也实现了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党课联上、活动联办、治理共商,有效充实基层治理力量。

稳固而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基层治理的中枢。安徽省要求建强骨干队伍,把治理力量汇到“第一线”,把为群众服务的资源和力量尽量交给与老百姓最贴近的基层组织去做,整合挖掘多方力量汇聚基层社区,在党组织的统筹带领下,零距离服务居民群众。

近年来,安徽省推出多项重点措施充实一线工作力量,进一步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上,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下沉乡镇(街道)编制10566个,探索组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持续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队伍建设上,实行员额管理,吸纳专职网格员、高校毕业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要求2025年底前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不少于18人;在激励保障上,健全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近4年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321名,2024年拿出369个事业编制探索开展“乡编村用”。全省共有2.9万名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进入小区党支部、担任网格长、竞聘业委会成员,在为小区居民群众服务中提升能力素质。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沈明达表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需要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导,还需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作为坚强组织保证。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招聘、选拔和管理,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养、培训和服务,要营造各级干部“一岗双责”支持社区治理工作的氛围和环境,使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使社区工作者能本着初心使命做工作,怀着钉钉子精神做工作,带着为民情怀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党群议事:稳固基层治理的民意基础

芜湖园丁社区党委搭建“党群议事花园”,把“议事厅”延伸到室外,创新打造“敲黑板”“零距离”听取民声,更好地服务居民。镜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峰表示,园丁小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居民从改造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监督者”,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受益的目标。

合肥经开区芙蓉社区环翠居委会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的理念,搭建“半月说事”“幸福来敲门”平台,畅通居民反映问题渠道。环翠居民区党委书记程丹说,自2023年以来,收集社情民意1008条,组织协商议事476场,矛盾化解432个,有效化解辖区内物业服务不匹配、业主委员会难组建等问题。

芜湖市鸠江区官陡街道城东社区紧紧抓住“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契机,打造物业服务“红管家”队伍,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区议事厅”,去年以来,成功解决停车场改道、公园大道小区健身房翻新、东苑小区毁绿种菜等一系列居民关心的问题。

合肥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积极拓宽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渠道,发动和依靠群众,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通过开展协商议事、民情恳谈等活动,解决小区各类民生问题80余个,化解新老矛盾60余起。

合肥市瑶海区恒通社区针对小区改造、邻里矛盾、物业纠纷等,常态化开展“周四来说事”党群议事会,明确“53522马上办”问题处置流程,即接到问题后,楼栋长或“红色小管家”5分钟内到达现场,30分钟内解决小问题,5个小时内解决大问题,难问题2天内形成解决方案,2天内给予居民答复。

无为市无城镇滨湖社区党委推行“自提、自议、自决、自办、自管、自享”的“六自”居民自治工作法,构筑党组织领导下的“滨湖议事会”,让群众问题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条条有回音。

合肥市蜀山区蜀麓苑小区因电线私拉乱接、高空抛物、路面破损、公共设施老旧、加装电梯等问题比较突出,社区探索出“五步议事法”协商议事机制,即收集信息整理、议题确认、组织协商、监督落实、跟踪反馈,效果显著。2021年以来,小区矛盾纠纷化解率98.5%,连续3年零信访、物业费缴费率95%,获得国家、省、市荣誉26项。

目前,合肥市搭建“周末议事厅”“香樟树下唠家常”等党群议事平台1433个,居民群众常态化参与党群议事。芜湖以10个市级示范点为引领建设769个“红色议事厅”,健全完善以“居民提事-网格听事-小区议事-协同办事-群众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工作法”,今年以来,共回应化解诉求矛盾问题11697件,“小区事、大家议、一起办”成为居民普遍共识。

人民论坛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下发进一步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社区)党群议事协商机制的通知,以省“两办”文件在全省推广“六尺巷工作法”,各地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议事协商机制,形成了一批社区议事协商经验做法。“四事四权”工作法、“作退一步想”“一杯茶”“握手言和”“居民会客厅”……特别是针对风险隐患、矛盾问题,提前介入、主动协商,促进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党群议事协商机制不断深化,“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全省蔚然成风。

阵地建设:夯实基层治理的实体支撑

阵地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基础工程。合肥新站高新区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探索“公益+低偿”模式,提高运营能力。引导新就业群体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发挥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熟人熟地熟民情”优势,配合社居(小区)开展民情收集、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阵地建设的内涵。

无为市围绕服务“两新”群体小切口,积极搭建“先锋驿站”,驿站分有阅读听书区、居民议事区、为民服务区、休息充电区等四大功能区,为外卖小哥们提供各类便利,成为他们实实在在的暖心港湾。

芜湖市鸠江区官陡街道城东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常态化组织志愿者走进辖区柏庄观邸、公园大道、城东小区等居民小区,向居民宣传宣讲党的惠民政策,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送到群众“心田”。官陡街道党工委委员房静说,社区还大力建设“石榴籽”驿站,集中陈列民族服饰、染织绣品等艺术品及民族节日、特色活动等图文介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无为市无城镇双桥社区积极探索“时间银行”治理办法,采取“由社区背书、为商户引流、让居民受益”的共赢模式,整合辖区内企业和商户资源,组建先锋商圈,通过爱心捐赠成立社区微基金,激励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社区营造和志愿服务。

阵地建设关乎党建的成色、成效和成就,是“党心”和“民心”双向奔赴的最佳集结地。合肥开展党群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建成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2400余个、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851个、各级老年学校(大学)1603所,形成集基层党建、文体活动、协商自治、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家门口”服务矩阵。

为建好基本阵地,芜湖市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全市27个街道、278个城市社区全覆盖建立党群服务中心,46个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建成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并规划建设多个“宜邻中心”,建设区域内党建联建、资源共享、治理同促的有效平台。

“着力打造党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平台,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实体支撑”,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的若干举措》的通知要求,根据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整合党建、政务、群团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统筹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和住宅小区党群服务站(党群驿站)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五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从规范提升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到织密织牢住宅小区党群服务站(党群驿站),从积极拓展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到鼓励建设市、区党群服务中心,分层分类分步的基层治理阵地建设节奏有序展开。

按照有统一标识标牌、有固定阵地场所、有建设管理主体,建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点、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点、建成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站点等“八有八建”标准,近年来,安徽打造集党员活动室、业委会办公室、物业服务前台于一体的小区党群服务站10400个,夯实支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实体支撑。

因地制宜、因势而动加强基层治理的阵地建设,使得理论宣讲、党群议事、活动开展有可控平台和有为空间,是实现以党心聚民心、以服务暖民心的务实举措。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沈明达指出,基层治理的阵地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守正创新搭载体、建阵地、强队伍、办实事,才能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转化为“心齐气顺风正”的切身感受。

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的智慧水平

芜湖市弋江区中南街道滨江社区2020年起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动态掌握辖区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的变化情况。滨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范捷说,“我们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智能技术助力社区治理,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以来制约社区治理的难点和痛点。如烟感告警、燃气告警、高空抛物监测、人脸门禁、违停抓拍、重点人群识别等,提高了社区公共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实时监控系统精准锁定高空抛物轨迹、及时预警攀爬盗窃;“夕阳管家”系统守护老人安全;通过手机端“皖事通”APP参与小区公共事务投票……合肥市全面构建社区智慧治理新模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制定智慧社区建设规划、智慧社区建设通用技术要求地方标准。截至目前,合肥已建成智慧社区13个、智慧小区54个、智慧平安小区50个,并提供800个智慧平安小区接入能力服务,初步形成智慧治理新模式。

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弋江路与赭山中路交叉口的宜邻中心对很多“老芜湖”来说,也是个新鲜事物。宜邻中心立足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融入为民服务、党群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会治理服务等公益性功能和养老、托育、体育、菜市场、便民家政等半公益性功能及超市、酒店等市场化功能;围绕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的居住配套功能,构建“15分钟综合生活圈”。

据负责人张锦贤介绍,芜湖市宜邻中心按照规模和服务半径分为街道级和社区级,其中街道级宜邻中心原则上规划建筑面积5万至6万平方米,覆盖人口8万至10万人,服务半径1500米;社区级宜邻中心原则上规划建筑面积2万至3万平方米,覆盖人口1.5万至3万人,服务半径500米。据介绍,宜邻中心按照引领、集成、开放、共享、为民的理念,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改变了过去部分公共设施碎片化、零星化、闲置化问题,搭建了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平台,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基层治理需要精巧科学的空间配置和数字手段才能实现基层秩序与活力之间的平衡,进而有利于整个城市的运行。基层治理是党执政的基础、国家治理的基石、社会治理的基本,只有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才能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底部基石,从“基层善治” 走向“大国之治”。

近年来,安徽省提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求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整合现有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各系统信息资源,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接入“皖政通”,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做好网上群众工作。

人民论坛调研组认为,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拓展应用服务场景,积极探索推进智慧社区(小区)建设,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通过数字赋能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智慧化水平,展现多样化的数字治理模式新图景。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安徽省合肥市和芜湖市调研过程中,人民论坛调研组了解到,985.3万人口的合肥市2023年GDP总量1.27万亿元,人均GDP为13.01万元/人;375.6万人口的芜湖市GDP为4741.07亿元,人均GDP为12.66万元/人。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合肥市和芜湖市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社区、小区等基层治理有序推进,展现了人民安居乐业、公共服务全面契合、公共资源匹配合理、城市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的生动局面。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建强骨干队伍、激发群众热情、强化制度保障,源源不断的基层治理创新和基层治理人才梯队竞相发力,使得“最后一公里”安全、稳定、有序,呈现出持久新鲜的生态活力。

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阶段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心态文化、利益格局、治理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转变,如果应对失当,就会产生道德滑坡、信任丧失、社会整体失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全国政协十三届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郑之杰认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条件。要完善基层治理,强化预期管理、促进和谐稳定,在人民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出与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治理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熊竞认为,合肥、芜湖作为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其基层治理实践为人民城市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提供了可以借鉴参考的样本。如何让城市在新发展阶段继续重塑新动力、新优势,一方面需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通过让更多主体享受城市红利并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全周期、智能化、韧性化的基层治理来拉长城市长板,规避城市短板,进一步发挥规模化城市“发动机”的作用,带动系统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中心主任鲁兴虎认为,合肥、芜湖两城市在紧抓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在党建引领下积极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在人才队伍建设、党群议事、阵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体现了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基石的价值。在人民城市理念的指引下,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强化科技支撑,构建智慧治理平台,提升基层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效能,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协同治理,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