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熊竞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新城新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决策参考》责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原文刊于澎湃新闻。
南汇新城地处上海陆域的东南角,取古籍《旧唐书》中“南汇嘴”为名。新城规划面积343平方公里,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3高速公路—瓦洪公路—两港大道接中港,覆盖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7+5+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导,建设未来创新之城。
3月18日,澎湃新闻就南汇新城的建设现状、个性优势及短板、发展建议等议题,专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新城新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熊竞。熊竞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解析。
澎湃新闻:如何解读此轮上海“五个新城”规划?
熊竞:五个新城是上海市域范围内最后一块纵深发展的战略空间,必须谋划好发展好。从更大的宏观视角而言,中国要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战略是关键,必须要让城市进一步发力。
二战后,国际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试图追赶现代化,但仅有10余个实现了目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发展不尽如人意。如果重回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我们的城市就衰败、失利了,甚至会拖动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新城开发作为田园城市理念的实践应用,其与近域拓展,也就是圈层式、“摊大饼”的城市化模式最大的差异在于,跳开母城一定空间的组团式开发面临前期投入高、见效慢,但后期整体结构优、可持续强,如何把握好前期高投入与过程有产出、滚动持续开发的节奏,是树立新城开发信心、坚定新城发力决心、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
澎湃新闻:根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城市定位,如何理解南汇新城的“节点”作用,与其他新城有何不同?
熊竞:从五个新城区位来看,南汇新城是唯一离中心城区超过50千米的新城,也是上海在新发展格局下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核心区域。南汇新城的节点功能,一方面通过“五个重要”功能定位体现国内国外双循环战略链接核心节点,一方面体现在环杭州湾长三角一体化的内循环中心节点功能,即在舟山连岛工程建设中,形成与舟山-宁波等连接成闭环的海洋经济大湾区。南汇新城从市域端点成为环杭州湾循环的区域节点,是南汇新城“节点”功能发挥的关键。
澎湃新闻:南汇新城的产城融合现状如何?
熊竞:南汇的产城融合陆续探索过多个方面的驱动力,包括港航物流带动、工业制造业带动、大学城带动、旅游观光产业带动。目前南汇新城的产业布局还是以高端制造业以及港航经济为主,智能制造、高校的科创孵化器也在逐步建设。比较有代表性的功能性项目就是特斯拉的超级工厂[特斯拉超级工厂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大约带动了2至3万就业人口。那怎么为这一部分净流入的人口提供配套,让他们能在南汇定居而不是跨区通勤,就回归到产城融合的问题。目前有两个方案,一是提供专门的员工宿舍,服务当下;二是开发公共住宅项目,为后续产业布局做好准备。但两个方案都离不开“15分钟生活圈”的规划。因为在商业设施布局的规律中,步行15分钟之内是人们步行前往目的地能接受的一个时间范围,因此,这个生活圈层打造好了,在南汇新城工作的人才能安居,进而推进产城融合。此外,就管理体制而言,为促进产城深度融合,南汇新城的干部一般身兼数职,如何处理好功能区、产业区、行政区、社区的关系是南汇新城推进产城融合的关键。
澎湃新闻:与其它四座新城相比,南汇新城突出的短板和优势分别在是什么?
熊竞:南汇新城目前最突出的短板是人气不足,究其根本还是离主城区较远、通行不便所导致的。但我认为,这一点可以转化为独特优势的。参照英国建设新城的经验和规律,距中心城区50公里以外,新城才能独立发展。因此南汇第一个优势是在空间布局上,南汇新城是此轮规划中唯一距市中心50公里以外的新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更容易发展为独立的城市,既可以借助市中心对周边区域的磁吸效应,也能为中心城区让开各自的发展空间,借磁力反磁力。
由于承接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国家战略,南汇新城已具备高位推动、政策创新与制度集成等优势,在人才引进、土地规划、行政审批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动性。但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断调整,也面临体制机制优化的挑战,上海市对于五个新城的政策是“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如何形成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浦东新区、奉贤区以及南汇新城镇等多主体的协同联动,理顺各主体在规划计划、项目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财税分成等的职能是南汇新城发力的重要制度保障。
至于其他的发展优势,南汇新城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目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先行启动面积119.5平方公里,背后还有大量的战略腹地有待开发。第三,南汇在生态、气候和旅游等方面也有独特的资源,例如夏季高温日比市区低5-6度、森林覆盖率高,可以通过生态环境优化、海绵城市打造、旅游休闲资源挖掘来吸引人气。
澎湃新闻:“离世界很近,离上海很远”是人们对南汇新城的印象,请问需要如何完善交通体系?
熊竞:“交通便利”是此次上海新城发展的重要要求,无论是节点功能,还是独立综合,都需要有完善的交通体系予以支撑。对于南汇新城而言,目前仍需强化对外交通联系,包括通过与市区的快速连接持续导入资源,借“磁”发展,以及围绕大小洋山港链接国际以及环杭州湾,拓展节点功能;此外,内部交通体系构建中加快中运量交通体系建设以及发展TOD模式;要提前谋划好静态交通体系,避免旅游高峰期或未来人口大量导入后出现“停车难”等问题。
澎湃新闻:结合新城规划及建设现状,请您对南汇新城建设提一些建议。
熊竞:南汇新城要发力,要牢牢抓住自贸区新片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并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巧妙实现投入-产出-再投入的开发节奏,精细地推进产、城、人关系的螺旋式上升。对于开发节奏,目前仍需要借助中心城区强大的“磁力”辐射来不断集聚资源和要素,但借助城区“磁力”的目的是形成自身的独立综合节点功能,未来形成“反磁力”中心,不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产业、交通和生态压力,也通过发挥后发优势,打造全新的未来之城。
对于产、城、人关系,在遵循原有“人跟着产业、技术和资金走”逻辑的同时,还应关注全球化、数字化、生活化背景下“产业、技术和资金跟着人走”的逻辑转换,此外,还需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不断优化,把国家战略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