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首届“治理现代化”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府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陈奇星工作室承办。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斯宪,中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教授李琪,上海市党建研究会首席专家、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冯小敏,中共奉贤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卫以及来自上海和深圳的党政部门、高等院校、期刊杂志、新闻媒体的40余位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主持。
姜斯宪书记结合自身的从政经验,分享了对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感触和见解,具体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城市治理现代化最核心的还是人的现代化,要实现人的观念和行为意识的现代化可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当前各方面工作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第二,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渐进的和动态的过程,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是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第三,我国的治理现代化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要开放眼界和思想,善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这在城市治理、大学建设、学术研究方面同样适用。
沈炜书记从上海深化改革和城市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任务,指出上海作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线和前沿,在发展中更需要扎实推进,以人为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十九大的会议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方针,特别是要注意以民生问题为基点,从治理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权衡书记从社科界的发展引出话题,聚焦上海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议题,强调以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权书记就改革创新的话题,提出了六个要点:第一,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怎样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第二,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创新的关系如何处理;第三,全面开放和有效监管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第四,治理现代化中激励性和约束性的关系如何协调;第五,治理体系现代化要考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五位一体”的关系;第六,要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是手段,治理现代化是目标。权衡书记指出,在这六个要点中,正确地认识、处理治理现代化与现有体制和机制的关系,形成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非常重要。
李琪会长认为,治理现代化严格意义上是国家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治理现代化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二是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领导,三是治理现代化要能够顺应民心和时代的发展。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越是在这种关键的环节,就越要有大的视野,大的思路,需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合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嘉宾致辞环节结束后,论坛进入主题发言阶段,共有5位专家发表了演讲。该环节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府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奇星教授主持。来自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的首席专家、上海市委组织部的原副部长冯小敏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之创新及其深化”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从治理现代化提出的背景出发,认为在中国的发展情境下,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党建引领的激励、价值和优势表现在六个方面: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党组织的整合作用、党组织提倡引领的领导方式、党建引领聚焦重点难点的特点、基层党建的重要性、现代技术在党建引领治理中的应用。
中共奉贤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卫的演讲主题是“国际大都市背景下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以奉贤为例)”,他以自身在奉贤从事过基层工作的经历为基础,表示奉贤的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尤其要处理好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有机结合的问题。徐卫部长用奉贤的例子表明,要发挥党建的力量,发动村民自治的力量和基层治理的作用,在创新创造上下功夫,用真正惠民、利民的政策做好基层治理,发展乡村振兴。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黄卫平做了主题为“从国家治理视角辨析‘经济特区’、‘自贸区’‘示范区’之异同”的演讲。黄卫平院长结合中央对支持深圳建设城市示范区的意见和深圳的落实情况认为,“经济特区”、“自贸区”和“示范区”三者之间的相同点是中央政府的指导、经验性和推广的要求、地方政府的创新性,三者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同点是我国所处的情境概念、改革发展中的人才作用、以及改革决策的模式。总结指出我国的改革面临重大的挑战,只有肯攻坚,敢克难,才能真正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罗峰做了以“志愿组织与城市社区治理”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他从志愿组织的自主性的弱与强、政府干预强度的弱与强两个维度出发,将社区志愿组织分为内生型志愿组织、动员型志愿组织、植入型志愿组织三类,并对三类志愿组织进行了深入的举例分析研究。通过该分析框架的搭建和论证过程,罗峰主任表示,推动基层治理建设,务必要处理好政府与基层组织的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共同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做了题为“中国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基于四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思考”的主题演讲。通过回顾中国城市发展70年的历程,基于城市治理及其现代化的概念与分析框架,比较了四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指出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治理理念科学化、治理目标系统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路径法治化、治理手段智慧化等方面持续演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吴建南教授进一步围绕上海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历史传统、历次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论坛的最后环节为自由发言与讨论,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处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陈殷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教授赵勇,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董幼鸿、陈保中,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海兵、沈士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徐剑,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陈杰,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彭勃、郭俊华、王郁、褚祝杰等基于自身的研究领域,围绕“治理现代化”的主题进行了发言和探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作为本环节的点评人,他认为本次论坛对于“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各位领导专家的观点大体上可以总结为“四心”和“三个导向”,“四心”即党的核心、人民中心、多元同心和话语信心,“三个导向”即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
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搭建了治理现代化的交流和对话平台。论坛主办方将继续关注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研究,适时举办第二届“治理现代化”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