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的紧急性、威胁性和不确定性强调特定状态下的个人感知和社会建构特点。本文探讨了政府在不断变化的危机状态下如何回应公众关于危机的认知需求。面对凸显的危机社会属性,政府作为意义建构者运用具有象征性的政治语言和行为影响公众危机情景认知,争取公众认同与支持。目前,作为政治沟通的危机管理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选取2009—2010 年“甲流”事件为研究个案,运用“危机框架”理论分析中国政府危机期间的话语修辞内容,以工作会议和领导活动两种数据类型勾勒出中国政府在应对过程中的策略类型和时间分布。研究显示,中国政府及其领导在承认和强调甲流事件的社会政治影响的同时,外化危机的发生原因并避免谈论问责,也未提出替代目前政策系统的改革方案。全国居民调查显示,中国政府在甲流期间宏观层面的危机管理赢得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本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解释政府的危机管理方式,启发政府官员在公共参与意愿不断高涨和媒体化社会逐步形成的双重背景下提升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邮箱:ciug@sjtu.edu.cn 电话:021-62934788 邮编:20003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沪交ICP备20170055
公众号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