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城市文明论坛在上海世博纪念馆胜利闭幕。论坛虽已结束,但是它给上海所汇聚的城市文明的力量和城市温度却余音缭绕,经久绵长。人们不禁思考,上海离卓越全球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文明程度还有多远?主讲嘉宾同济大学诸大建教授认为,卓越的全球城市由创新、人文和生态三个子目标构成。对于全球城市与创新创意这一目标,他用国际上通用的3T理论来阐述,即创新城市应该包含三个T,Tolerance(包容)型社区、Talent(人才)型校区和Technology(技术)型园区。上海的城市规划从最早的1.0版本(工业),到2.0版本(服务业),再到现在的3.0版本,即创新创意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建设更重视文化氛围的打造,提升创新的城市文化和加强创新的城市文明氛围。
3T理论最早是在200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建构出的一套衡量创意产业发展的指标,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程度的指数。上海在迈向卓越全球城市过程中所努力构建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不仅具有3T理论所包含的维度,同时还应具有广泛又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理念。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经过三年多的实证调研,基于对全球100所城市的各类文化指标体系的优化和建构,建设性地提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三个核心理念,活力(dynamic),多元(diversity),差异(difference),简称“3D原则”。“3D原则”既符合国际通用的文化创意标准,又有区别于以往研究的独特之处。首先,“活力”是指一个城市的人的参与度、人的因素,也就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城市的灵魂所在。与一个城市所拥有多少纯粹的硬指标相比,人的参与度、融合度相对更加重要。因此,一个城市是否充满活力是应该首要考虑的因素。汉语用“以人为本”来表达对城市的人文关怀,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说法是very dynamic,非常充满活力。其次,Diversity是多元或者多样化的意思。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文化的发展中不断有新思想、新智慧的涌入,这是城市文化生活不断蜕变和更新的过程,也是城市生活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多样化的过程。城市与城市之间能够不断地建立新联系、新纽带是一个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从更深的层面理解diversity还有包容性的内涵,城市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对人才的包容性和容纳度,促进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更有助于发现和理解城市发展变化的本质。一个城市的多元化、多样性以及它的包容性可以体现在外侨居民数量,人口种族、民族的种类,国际社区数和文化社团机构数等指标上。体现人文关怀,人的参与度以及文化的多元性的文化特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文化统计框架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文化指标设计如出一辙。第三,Difference在汉语中是指差异、差别,也就是说一个城市要有个性,要有不同寻常的地方,非常special,非常original. 城市与城市之间,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都应该显示出彼此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城市发展在经济上主张提倡全球化、一体化,但是在文化上却恰恰相反,一个城市要大力提倡文化的多元、活力和差异,这是国际文化大都市发展的宗旨和目标,也是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应努力构建的城市文化核心理念。
全球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全球文明城市,在活力、多元、差异、开放、包容、共享的城市文化氛围下,上海城市文明,具体到市民文明的向度不可或缺。本届论坛多位嘉宾在案例分析中从多角度诠释了上海城市的“温度”,展示了上海市民行为文明素的养显著提升。从理论上讲,市民行为文明素养包括内生素养和外生素养两个方面。所谓内生的行为文明素养是指市民自身的道德观和道德修养,即市民内在的精神和心理行为修养;而外生的行为文明修养则指市民在公共场所活动和对外交往时所展现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素养。外生行为素养其实是个体内生行为修养的外化和体现。人类的行为除了遗传因素外,大多是在社会化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人类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改变和调整着自身的行为。现代公民行为意识的产生是建立在对人的社会属性正确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市民自觉自愿地培养道德素养,在公共活动和对外交往实践中保持较高的行为文明素养,就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注重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广泛开展以“市民修身”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本届上海城市文明论坛是对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市民修身文化的最好见证和传承,是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市民修身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理应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的领头羊,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十九大来临之际,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市民文明程度的提升是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起点,也是对十九大的最好献礼。
本文作者:
李守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讲席教授、美国杜克大学教授
原文链接:
http://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6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