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哲:【澎湃新闻网】众创空间①|新车间:为房租发愁的创客潜行者
发布时间:2017-07-21点击次数:6477
分享到:

【编者按】

2014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国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空间--众创空间。如今创业热潮退却,共享经济来袭,“众创空间”逐渐变成了一种新的办公形态--联合办公空间。本系列走访了上海三个不同形态、不同背景和不同阶段的“众创空间”:新车间、WeWork、墨迩空间。本篇将介绍被称为“中国首家创客空间”的新车间。


2008年,“创客之父”Mitch Altman开设了旧金山第一家创客空间,彼时全球的创客空间约有40家。2010年,新车间在上海成立,被称为“中国首家创客空间”,然而知者寥寥。2015年,双创政策与“众创空间”被大力推动,沪上媒体纷纷重新聚焦新车间。2017年,“众创空间”已遍布中国,达到4000余家。


在这股风潮中可见数字增长,然而人与物的面目则是模糊的。原本被认为是弄潮儿的新车间,如今更像一个潜行者。那里的人们似乎并没有被剧烈扰动,依然如创立之初时聚在一起做有趣而具体的事情。新车间是一个了解创客群体与空间互动的绝好窗口。

 

写字楼丛中的车间

 

在静安寺,穿过琳琅的购物中心和写字楼,能在一栋普通办公楼的底楼找到新车间。另一个捷径则是穿越一个地面停车场,这种闹市背巷的氛围,与灯火通明以供码字的楼宇孑然不同。 

 

新车间内部的工具墙与工作台。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来自作者。

 

在新车间的门口,“中国首家创客空间”的招牌十分醒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标语中的创客空间的英语对应Hackspace(黑客空间)。这里的黑客并不指科技犯罪者,而是代表了一种高效有创意的风格。Noise Bridge--这家由Mitch Altman创立的旧金山第一家创客空间,在其官网介绍中开宗明义称自己为“Hackspace”。在同样的旗帜下,2010年在上海成立的新车间可算是原汁原味的互文。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40/89.jpg

旧金山第一家创客空间(hackerspace)。 图片来源:noisebridge

 

进入室内,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就是“车间感”。这是一种工具和成品主导的质感。在不到200平米的场地内,被工具分割成几大区域。对着入口,迎面墙上挂满了工具箱,各类专业工具收纳其中。工具墙右侧,是3D打印机以及作品墙。在整个空间的走廊尽头,是一台数控车床。这些平时在家里少见的酷炫设备,正是新车间的核心装备。数控车床、3D打印机、电焊抢等等,这些工具的组合可以让一个创客立即将其脑中的想法付诸实践。


新车间不只有如此“硬”的一面,也有柔软的部分。在入口处,就有一面绿色的植物墙。但这并不是管理者有意为之,而是因为正好有成员在进行一个植物生态创作。事实上,这种刚柔并济的风格,也来自于空间内“工具生态”自然发育的结果。新车间的管理者并没有对工具的位置进行预先设置。当前的工具区域划分,是成员依据其制作需要而不断协商形成。工具的堆放产生了区域,人们也在使用工具时穿梭其中,渐渐熟识。

 

开放夜的引力

 

新车间最有名的活动是每周三的开放夜。这个每周三七点到九点的活动中会邀请外部或者内部的创客进行作品分享,并且完全对公众免费开放。之所以放在工作日而非周末, 是想强调新车间的活动并非只是一种闲暇消遣, 而是日常工作创造的一部分。每到活动时,现场的工作人员都会大喊一声“翻台子”,到场的活动观众就会化身志愿者,将两张巨大的工作台立到工具墙边上。这样空间中就会多出一个30平米的空地,摆上折叠椅就是一个小讲堂。


开放夜的分享者各式各样。在最近几次的分享中,就有一位刚加入新车间会员的大二学生,发表了自己想要当创客经纪人的计划。“物理实验”几乎是每次开放夜中都会出现的经典节目。80多岁的黄曾新是向明中学的返聘科技老师,他每次都能带来奇思妙想,比如怎样用超声波去雾霾,如何用冰箱原理给大楼整体降温。黄曾新不只是讲想法,而且真的会拿来模具演示,让人感受到物理实验与现实发明之间的切实关系:“现在的小孩子都太虚拟了,整天看着屏幕。很多想法要做出来实验的,要触摸的,要感受到!”不只是吸引小孩,黄曾新的实验总能很多在场的成年人眼球从手机中移开,被各种新奇的实验模具吸引。


参加开放夜的潜在创客也是多元的。每次活动都是中英双语,现场有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提供语言支持。空间经理人冯佳在每次活动时都会向新面孔进行介绍并带领参观。然而这并不只是为了招募会员,更是促使人们真正来这里使用工具,实现想法。


“想法即实现”,冯佳每次都会强调这句新车间的精神,“每一个新车间的成员都要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心愿箱,而这个箱子是空的,下面是一个垃圾桶”。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40/90.jpg

新车间作品墙。


所以如果只说不做,再多的想法也只是废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开放夜不只是一个对公众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创造的动员。

 

有趣有料的互助社群

 

新车间对其成员全天候开放,其运转动力更像源自某种魂魄,具体的角色遁形其中。早期的创办者如今已不涉及具体管理,日常运营有很10多个管理员(stuff)负责。作为空间经理,冯佳是唯一的全职员工,其他管理人员则根据其各自分工兼职工作。这种完全由创客自组织,去商业化的模式,也与美国的Hacker文化一脉相承。


从一个完全不懂硬件的小白,到在会员帮助下完成自己第一个交互组品,再到成为空间经理,冯佳用自己的经历践行了“想法即实现”。每当她要需要向一批批新人介绍新车间及自己时,这种重复也更像重温一种鼓励,不会厌倦。另一位兼职的管理员Lee,则基本上每周三的开放夜都会过来。他总会有源源不绝的想法,以及高效活泼的方式让每次活动顺利进行。


在这种维护下,新车间保有了活跃社群。他们或在工具堆中埋头苦干,或在工作台上扎堆讨论。即使现场见不到,微信群里吼一声也总能有人应。

第一次见到Kin时,他正在新车间入口处操纵着一台巨大的飞行模拟器。周围的成员或驻足观看询问,或者专业地避让。


“这套设备完全是我们几个伙伴自己在这里搭起来的。我当时只是先把一些设备放在这,立马就有同好凑过来啦,就一起做。我们的目标就是在自己做的设备上先预习飞行课,这样在美国上的真的飞行课时就有所准备,最终环美飞行。” Kin只是偶然在地铁里面看到了一张新车间的海报,而如今他在这里找到了伙伴,完成了作品。在Kin看来,同好聚在一起,利用专业的工具来发挥自己的能力做东西是最好玩的,也是最难得的。


“我这套设备能买好几辆车了。好几轮投资人找我谈。但我想到是和朋友一起环美飞行,这才是我们的天赋和动力。要是只想着简单的商业化这台设备,我们的潜力就被限制了。”


这段平实的表述,其实深入的表达了创客最本质的精神:并非简单的盈利,而是要全面的实现自己的潜力。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40/91.jpg

新车间会员Kin正在模拟试飞。

 

Kin的“高科技”相比,新车间会员王师傅是一个典型的“上海爷叔”。从事机电工作的王师傅,对生活中各种小物品的细节设计非常敏感。他所设计的旋转式药盒,能够精准控制散粒药物的计量,避免老人用药时倒撒在地上踩上滑倒。然而由于公众对这些生活细节还没有认知,王师傅虽然申请了专利,但并没有被推广。与这些小的失意相比,王师傅更在乎的是新车间终于让他有一个同好聚集的场所。


“我们在上海喜欢搞小发明的,大家老早就有个圈子的,没地方去呀!新车间这个地方特别好,很舒服,很纯粹。把喜欢搞创造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了。”

在问到新车间的优点时,“人”是王师傅提到最多的,类似于某种孤独者终于找到伙伴之后的释然。在这里他的巧思能够得到认可而非忽略,他也会帮助别人实现设计,即便脑洞再大。


与“只有男生喜欢当创客”的刻板印象不同,新车间的女性面庞是非常丰富的,而西班牙美女“安迪”则更为耀眼。略去难以发音的西班牙名字,“安迪”用这一中国人容易上口的洋名字作为自己的中文名。安迪只是偶然从一个西班牙教授那里听到新车间的名字,后来就把她老公拉来一起成为会员。


“新车间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交流挺多的,语言不是问题。而且厉害的人非常多,制作过程当中遇到困难总会有大牛跳出来帮你,我在这里非常开心,天天都来!”


目前安迪和他老公在进行一个自行车环保项目,通过自行车动力来去处理废弃物,以此在学校中进行公益展示。在新车间的经理使得这对夫妇更加了解中国,而安迪的老公也已经在上海创业开了自己的公司。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40/92.jpg

安迪的自有车材料回收项目。

 

在新车间的社群当中,交流是有机的,而非寒暄。不论是线上的微信群,还是线下的生产过程,交流都与创造的过程紧密结合。人们在有趣地协作中连接在一起,这或许就是魂魄的精髓。

 

未来:从综合到细分

 

新车间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房租。几乎每位创客在谈到最后时,都会对房租头痛不已,担心这一空间难以为继。新车间的其他开销并不高,共享精神几乎解决了大部分硬件成本:包括数控车床在内的很多工具都是成员捐助的,而这些创客们更能手动修复空间内的各类难题。


房租压力与新车间会员的分流有关。新车间曾是上海屈指可数的创客空间,不愁会员加入。如今上海各式各样的创客空间遍地开花,创客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新车间就面临如何留住会员的问题。


“‘硬件创客’正在成为我们的特征。分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形成风格的机会,离开新车间的会员很多是用编程等为主的软件创客。现在留下来的会员大都是需要用工具、材料亲手制作的硬件创客。这种风格也正在吸引新的会员加入。”空间经理冯佳解释道。


创客空间有其要素构成,各个场所的侧重也各有不同。美国《创客》杂志将创空空间定义为三个方面:具有工具的“物理化制造空间”,具有群体的“人际化共享空间”,具有机制的“社会化服务空间”。在这一语境中,新车间的定位更加侧重“物理化制造空间”,与美国Fablab相似。Fablab是由MIT一批科学家发起,其理念是“如何创造任何东西”,这就意味着要将想法与工具充分整合。这一类型的空间一般由创客主导,强调制造做品而非产品。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40/93.jpg

创客空间Fablab工作场景。 图片来源:fablabs.io

 

与之相比,目前上海流行的办公类创客空间,更侧重“人际化共享”与“社会化服务”,类似于Hacker Dojo(黑客道场)。这类创客空间更加注重创新企业的孵化,而非聚焦具体物品的制作。


将新车间放置于全球创客空间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其在当前所面对的风格化和细分化趋势自有原因。然而不论怎样的形式与风格,新车间始终将创客为中心的精神内核没有变化。在当今城市正在资本型塑中变得虚幻时,这样一个产生实体创造力的场所,对于城市的多样性与活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